中国传统色彩:椰壳棕

标签:
植物染中国传统色传统染色椰壳棕文化 |
分类: 传统色彩 |
椰壳棕,中国传统色彩褐色系之一。是以椰树果实椰壳的颜色来做色彩词。
椰子棕榈科单子叶植物。常绿乔木,高25~30米。茎干挺直,无分枝。羽状复叶簇生茎顶。雌雄同株。核果球形或椭圆形。热带沿海植物。椰肉(胚乳)白色,可食用或榨油;椰肉内部汁液可作饮料;椰衣(中果皮纤维)可造纸或制绳索;果壳可做器皿;木材可作梁柱。
西汉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时(公元前138年)写到“……留落胥余(一作“胥邪”),仁频并闾……”。“胥余”系“椰子”,“仁频”为“槟榔”,“并闾”指“棕榈”。《上林赋》是中国最早提及椰子的文献史料。”
晋代嵇含(公元304年)的《南方草木状》对椰子作了准确描述,苏东坡谪居海南儋耳(今儋州市),称椰子水为“美酒生林不待仪”,并赋诗称赞用椰子壳雕成的“椰子冠”:“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北宋黄庭坚也有诗云:
浆成乳酒醺人醉,肉截鹅肪上客盘。有核如匏可雕琢,道装宜作玉人冠。
可见国人对椰子的认识很早,选“椰壳”的颜色作色彩词理所当然。
椰壳刚剥好后的颜色是深土黄偏橘色。经抛光和与空气接触氧化后颜色会变深。年代久远后会变成深褐色。如这组清代的椰壳文物:
染这个颜色可分为两步:先选用苏木加石榴皮做染料,明矾做媒染剂,反复染数遍,第二步取皂矾液少许加水,再将染好的物品作一次后媒染即可。注意,皂矾不宜多,否则变黑了。
中科院科技情报编委会名词室编撰的《色谱》(科学出版社,1957)有收录,可参考。
作者按:这是正在撰写的《国色500色》中的一篇,有删节。请尊重原创,未经容许,谢绝转载。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随手点赞,你的每一个“点赞”,我都当成了动力!
国染馆重要通知:
原定于于9月24日至29日开班的第43期培训班,因培训地所在区(北京通州区)有一中高风险区域,加上北京管控需要,只能遗憾延期,与十月班合并举办。
欲学习传统天然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将于十月底开班的第43期培训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后一篇:中国传统色,丁香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