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软烟罗色彩考(二)雨过天青
标签:
传统色彩中国颜色红楼梦研究红楼寻色文化 |
分类: 传统色彩 |

雨过天青,本是一个颜色名。像雨后初晴时的天色。青是一种底色,清脆而不张扬,伶俐而不圆滑。青色再添上雨洗过的天色,那是何等奇妙的颜色?叫人混想着,又说不出正解。
《十国春秋》曾记载,吴越王曾于公元958年两次贡周,在贡周的珍品中,除了金银等外一定要有越州的瓷器。吴越王为了讨好周世宗柴荣,派使者问道:“皇上喜欢什么颜色的瓷器?”柴荣批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使者回来禀告后,吴越王就下令试制“雨过天青”的釉色瓷器。只是这种绝色瓷器在五代越官司窑始终没有完成。着色如雨过天青又何等容易,传说只有当瓷器出窑的一瞬间,正碰上阴雨绵绵的湿润天气,那瓷器上淡淡的雨雾般颜色才会渐渐晕开,成为一种梦幻般的绝色。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柴窑没人见过,汝窑的颜色应该与它最接近了。汝窑也有粉青、豆青、月白等颜色,但以天青、粉青为上品,所以天青色也成了汝窑的最大特征。
天青色是当时宋朝皇帝喜欢的颜色,可以说是当时的“主流”。但由于被宫廷垄断,民间不准使用。这一方面使得其格调极为高雅,另一方面也使得后世能够保存的极为稀有。
天青色在当时无疑就是阳春白雪的文化,普通百姓则是无福消受的。
天青色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华。这是其神秘背后的文化心理和渊源。自强不息,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基。而天为阳,地为阴,一天之中天地阴阳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雨过天晴之后是阳中之阳。这个时候的颜色也就暗合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红楼梦》第四十回:“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緑的,一样就是银红的。”《孽海花》第二一回:“﹝珠官儿﹞身上穿件雨过天青大牡丹漳羢马褂。”这里提到的雨过天青如漫雨雾般的窗纱笼罩着公子小姐的情窦心事,那层朦胧的情意都在这“雨过天青”里了。
最诗意的颜色莫过于天青色。它罕有高贵的外表下,竟还有淡淡的婉转哀伤、无奈和惋叹。
天青色的衣服同样罕有,好似只有戏曲青衣粉墨登场,偶见有如雨过天青的水袖拂面而过。若能将这绝色披上身,定会化身如青花瓷一般秀丽女子,冉冉檀香中袅袅而来,不迷死人才怪。
雨过天青到底是什么样的色?没有实物,没有影像资料,像飘忽不定的雨和雾稍纵即逝,无法定格。仅仅是在人们的想象里。如以瓷器的天青色类比,笔者认为大抵是由蓝与绿色组成,类似于碧色。这里的关键是,蓝与绿的比例问题。据本人染色实践,蓝色占主体,约占95%左右,黄色仅占5%左右。

红楼梦里提到这个色是体现在“软烟罗”上。软烟罗是一种桑蚕丝制作的薄型丝绸,一种极薄的罗,用以糊窗屉或作帐子。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怪不得他认做蝉翼纱,原也有些像,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叫‘软烟罗’。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
”。
雨过天青是一种通透的颜色,只能用水色的植物染料染色。比碧色偏蓝一点才是。“度”的概念在此处尤为关键!
看到软烟罗中的雨过天青色,我们不禁惊叹于它的轻薄与柔软,还有这美不胜收的颜色,就像一个江南女子,灵气呼之欲出。
红楼多梦,此为其中一梦也。
宋代诗人王志道有诗云: 雨过天青似蔚蓝,碧云收入鳠鱼潭。蚕姑举手交相庆,趁得新晴老却蚕。
雨过天青,绝色也,即兴口占一绝记之:
红楼隐梦何其多,雨过天青软纱罗;柴窑残片今何在?寻色百載费蹉跎。
染匠黄荣华己亥年冬草于宋庄国染馆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