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补子的色彩分析(一)

(2012-05-31 10:06:40)
标签:

官服

补子

传统色彩

杂谈

分类: 传统技艺

中国传统服色尊卑有别,等级森严,其色彩运用具有鲜明的特定性,成为统治阶级权力与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从西周开始直到明清,历代制定的舆服制度,从统治者到诸臣百官的服饰纹样色彩各有等差。例如《周礼》中规定:“黄帝冕服,玄(黑)衣、赤(红)裳,用十二章,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尚书大全》中记载十二章纹的色彩是:“山龙纯青,华虫纯黄作会,宗彝纯黑,藻纯白,火纯赤。”另外,统治者祭天时服色要用青,祭祖时服色要用玄,祭桑时服色要用绿色。“秦汉以来服色转变,令唯朝廷五服用彩”,厉禁庶人衣彩,平民只能穿“布衣”“白衣”“皂衣”,而被称为“白丁”“黔首”。封建社会中期以后,规定愈加明确详细,如唐代始以袍服颜色区分官员等级,除皇帝可以穿黄色衣服外,“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贞观四年规定二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宋·舆服志》关于文武官员服饰颜色的规定是:“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绯,五品浅绯。”而黄色自隋朝开始则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据《清史稿》记载:“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这说明清代对龙袍在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以及对衣服的色彩上都规定得十分严谨苛刻。

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中大量运用中国传统五色(即黑、白、赤、黄、青),其色彩表现是感性得和表象的,强调固有色的强烈对比,夸大了色彩的特性。从唐朝开始,赤黄色(赫黄为帝王所专用),黄袍也被视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并以品级定袍衫的颜色,即所谓“品色服”。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清朝。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数区分官位以外,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

其次他们还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协调,并采用晕色法,利用明度高度的提高或降低取得纹样的统一色调。根据上述分析,清朝宫廷服饰纹样有三个鲜明的色彩特征:一是对五色的运用,二是鲜明色彩的对比运用,三是晕色法的运用。

明代官袍的颜色,也分等级。一至四品官穿绯色(大红),五至七品官用青色,八品以下用绿色。

明代的补子多以红色等素色为底,金线绣花,清代的补子则是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艳丽。明代补子四周多为光边,清代补子四周加工精细,多采用花边,并具有装饰效果。

明黄色在清代只有皇帝享用,其他臣民是绝对禁止使用的。《清史稿·舆服制二》:“皇帝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用石青色,片金缘。”又:“皇后朝服制之三皆明黄色。”“除帝后其余人员一律不得服用此色。”皇子、嫔妃礼服通常只用绛色、香色及金黄色以示差别。这是清代服色的禁异。

练雀补子

练雀为祥鸟,是古时常被用于祈福的象征物。补子中练雀展翅,面迎旭日,呈展翅高飞之姿,具有加官进禄、步步高升之寓意。由于练雀代表九品文官,官阶最低,色彩自然不宜过度华丽,而以素雅清淡之设计为主,并强调禽鸟身上绣线纹路与表面光泽为重点。 蓝,白,红,橙色为主调。
补子的色彩分析(一)

麒麟补子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全身有鳞甲,牛尾马蹄,被视为吉祥象征。在九品武官中麒麟代表最高阶级的一品官,是位高权重之人所专属之图像。在色彩表现上,蓝色为背景,绿,黄为麒麟主色,红日鲜明,在辅以金色镶边,让画面呈现绚丽夺目的视觉效果。

补子的色彩分析(一)

仙鹤补子

补子多为方形,当中绣有标示官阶的鸟兽图形,而仙鹤补子乃是一品文官之象征。补子中仙鹤展翼飞翔于蓝色水纹之上,四周饰以二方连续之古典花边,并分别使用深咖啡、金黄、棕色以及浅黄等像素,模拟出金色绣线,再搭配上黑底纹,让图形更加鲜明亮眼。

补子的色彩分析(一)

狮子补子

狮子是威武雄健的象征,具有辟邪之意,在九品武官中狮子代表二品官。狮子回首向日,头顶洪福齐天,。

补子的色彩分析(一)

凝重的蓝,明快的黄,醒目的橙红使色彩对比强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