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树开花别样红

(2010-07-01 12:57:55)
标签:

天然染料

串钱柳

天然染色

文化

分类: 好色之徒

http://i02.c.aliimg.com/club/upload/user/6/9/c/2/69c20e44318fdbad9ce9674bea8b2eed.jpg

 

 

柳树是大家熟知的树种,路旁,林间,院落到处可见柳树的身影。不少文人墨客为之折腰,不仅留下很多的书画作品,也留下无数精美的诗词歌赋。

最早咏柳的诗见《诗经·小雅》中的采 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唐人贺知章的名篇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代山水诗人有一首非常著名的送别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宋代词人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两句,宋代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句。

http://i00.c.aliimg.com/club/upload/user/e/7/e/6/e7e6cfcb57b076d332c11543895e69dd.jpg
   
柳,又名杨柳,可种可插,极易成活。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柳的生命力多么旺盛。柳树姿态优美、秀色可餐,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宋代大文豪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在西湖修了一道堤,堤上遍植柳树,如今已成为西湖十大景点之一。田园诗人陶渊明喜爱柳树,室旁有柳五棵,所以自名五柳先生。清代蒲松龄也喜欢柳,并自号柳泉居士。清代左宗棠戍守边疆时,为了保持水土、抵御风沙,在河西走廊新栽杨柳三千里,后人为纪念他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在古代文学中,杨柳是一个特殊意象,优美动人,情意缠绵,为诗人传诵吟咏。 

http://i00.c.aliimg.com/club/upload/user/3/0/d/1/30d1f3f9bf2a2b868e2858a6eef9b77a.jpg

尽管有这么多咏柳的诗歌,但里面歌咏的对象基本上是描写的柳枝。谁见过柳树开红花吗?应该是见过的人极少吧?我走过很多地方,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但这次去福建基地才第一次见到柳树开红花!这种柳树叫:串钱柳Callistemon viminalis GDon  (桃金娘科),当然,此柳非彼柳,只是形状相似而已。

http://i00.c.aliimg.com/club/upload/user/3/5/7/5/35751f36d8e4a705d4c5c02aa46270b0.jpg

串钱柳是桃金娘科下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条细长柔软,下垂如垂柳状。叶互生,披针形或狭线形。花顶生于枝梢,圆柱+形穗状花序;盛开时悬垂满树,美艳醒目,花期春至秋季。最高能生至8米,原生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及昆士兰,现时在全球不少城市或花园中担当当地的显花观赏植物。

串钱柳的树皮与同属植物红千层一样,褐色,厚而纵裂。除主茎挺拔之外其他枝条均柔软下垂,长线形的叶在其上互生,前端及基部锐尖。

http://i00.c.aliimg.com/club/upload/user/0/b/7/8/0b783d864d7ca34754b99e63ae36bdb1.jpg

串钱柳这名字得名于它独特的果实。木质蒴果结成时在枝条上紧贴其上,略圆且数量繁多,好像把中国古时的铜钱串在一起的感觉,加上柔软的枝条如扬柳一般。

每逢3月至5月间,大部分枝条上均开满长串红色的穗状花序,悬满每支,是一种夺目的观赏植物。

用途:树姿飘逸,形同垂柳,又有红色花序相映衬,故别具一格,适合作庭园观赏树、行道树。

除以上用途外,对这种美丽的植物,我这个好色之徒当然不会放过。经树的主人同意,折一枝条带回做植物染料的试验。结果不负我望,在全棉针织布上分别可以染出米色、淡绿、浅红、灰色、咖啡五个颜色。为植物染料的材料又增添了一条新的渠道。正应了那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柳染染出花”。

http://i00.c.aliimg.com/club/upload/user/f/b/c/2/fbc2a572646414c195d74cf2256b741a.jpg

柳树不再是一种柳青颜色出镜,取而代之的是红绿相映(新鲜时的红花绿叶)和米色、淡绿、浅红、灰色、咖啡五色争艳(染色)的新局面。柳花也再不是飘飞的白色柳絮,而是鲜艳的大红骨朵在绿色的柳枝稍上绽放。

柳叶青青,柳花艳艳。双双瓦雀行书案,串串柳花入砚池;莫道澳洲天地远,串钱柳花现眼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