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外饮食文化,拿什么和我们PK?

(2006-08-30 22:03:44)
    最近爱国情绪有点高涨.嘴里吃着pizza,手里做着紫菜卷,眼里看的是最新的韩剧,心里想的却是中国是文明古国,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怎么总是围着洋餐转?
    转贴一些美食(图片来源与网络)
石锅凤爪
国外饮食文化,拿什么和我们PK?
 
龙井虾仁
国外饮食文化,拿什么和我们PK?
 
    中国美食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另外,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迥然不同,渊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其中声望较高的有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福建、安徽八大菜系,其中川菜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佳话,以麻辣、味浓著称(分成都、重庆两支)。除八大菜系以外,京菜、沪菜、鄂菜、辽菜、豫菜等也都久负盛名,清真菜,素菜等更独具特色,富有魅力。选料,是中国厨师的首要技艺,是做好一品中国菜肴美食的基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熟练运用的技巧。每种菜肴美食所取的原料,包括主料、配料、辅料、调料等,都有很多讲究和一定之规。概而言之,则是“精”、“细”二字,所谓孔子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
    火候,是形成菜肴美食的风味特色的关键之一。但火候瞬息万变,没有多年操作实践经验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因而,掌握适当火候是我国厨师的一门绝技。我国厨师能精确鉴别旺火、中火、微火等不同火力,熟悉了解各种原料的耐热程度,熟练控制用火时间,善于掌握传热物体(油、水、气)的性能,还能根据原料的老嫩程度、水分多少、形态大小、整碎厚薄等,确定下锅的次序,加以灵活运用,使烹制出来的菜肴,要嫩就嫩,要酥就酥,要烂就烂。早在古代,我国厨师就对火候有过专门研究,并阐明火候变化规律及掌握要点:“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必以其胜,无失其理。”(《吕氏春秋》)北宋大诗人苏轼不仅是位美食家,而且还是一位烹调家,创造出著名的“东坡肉”菜肴,这和他善于运用火候有密切关系,他还把这些经验写入炖肉诗中:“慢着火,少着水,火候到时自然美。”后人运用他的经验,采用密封微火焖熟法,烧出的肉原汁原味,油润鲜红,烂而不碎,糯而不腻,酥软犹如豆腐,适口而风味突出。
    火候是烹调中最重要的事,同时也是最难把握和说明的事,真可谓是“道可道,非常道”,而一位烹饪者能否成为名厨,火候乃其关键,所以中国饮食中的厨者在操作时,积一生之经验、悟己身之灵性,充分发挥自己细微的观察体验能和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进行饮食艺术的创造。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是“得失寸心知”了。  
    烹调技法,是我国厨师的又一门绝技。常用的技法有:炒、爆、炸、烹、溜、煎、贴、烩、扒、烧、炖、焖、氽、煮、酱、卤、蒸、烤、拌、炝、熏,以及甜菜的拔丝、蜜汁、挂霜等。不同技法具有不同的风味特色。每种技法都有几种乃至几十种名菜。著名“叫化鸡”,以泥烤技法,扬名四海。相传古代江苏常熟有一乞丐偷得一只鸡,因无炊具,把鸡宰杀后除去内脏,放入葱盐,加以缝合,糊以黄泥,架火烤烧,泥干鸡熟,敲土食之,肉质鲜嫩,香气四溢。后经厨师改进,配以多种调料,加以烤制,味道更美,遂成名菜。云南“过桥米线”,是氽的技法杰作。相传古代有位书生在书房中攻读,其妻为使他能吃上热汤热饭,便创造了这一氽法:将母鸡熬成沸热的鸡汤,配以切成细薄的鸡片、鱼片、虾片和米线,因面上浮油能起保温作用,并能氽熟上述食品,而且过桥后尚能保持热而鲜嫩,从而创造了氽这一重要烹调技法。
    自从人类发现和使用火以来,由于地理环境、食物结构、生活习俗等的差异,虽然许多民族都可以熟食,但仍然有一部分民族在进入文明社会后继续保持了其生食的习惯;而即使那些坚持熟食的民族,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长期食用冷食。只有以汉民族为主要代表的中国饮食,长期以来不仅坚持熟食,而且养成了热食的习惯,其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久远地坚持熟食、热食的饮食文化体系。如果是生食,那么对食物的加工制作可能会简单化和单一化,而熟食和热食,就要求根据各种食物原料不同的性能、产地、特点以及不同的场合、对象等实施不同的制作方法,这样就使得中国饮食的制作方法复杂而又丰富多彩。  
    再看些美食:   国外饮食文化,拿什么和我们PK?
手撕笋
国外饮食文化,拿什么和我们PK?
 
国外饮食文化,拿什么和我们PK?
古法麻婆豆腐
国外饮食文化,拿什么和我们PK?
 
    中国饮食文化的其他特点:
    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那我们反思一下为什么本土如此美食,却还捧着洋快餐?原因很多,不想逐个分析.也不想从深层次挖掘什么原因.我本人非常的喜欢韩国料理,因为它好吃,做起来也简单,还有很重要一点,因为韩剧将韩国的文化传入,大长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只大长今,大部分韩剧都将韩国的民俗,饮食等文化通过电视剧来传达开来.到这就不用多说了,
    首先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说我自己)
    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发自内心的将文化传播推广,包括饮食文化
    然后,由于中国饮食本身的复杂性,很多美味还不能自己来做,都需要专业的厨师和用具,但是韩国的大部分饮食制作起来都很简单.
    无论怎样让我们尝试宣扬推广我们自己的饮食.很显然,与国外饮食相比,我们自己的饮食文化占有绝对的优势.外国饮食文化,拿什么和我们PK?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