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阿娜,女,达斡尔族,1976年生,笔名安正雨、安菁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生人,2009年9月——2012年7月就读内蒙古大学文学创作研究班,2009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散文选刊》、《草原》、《鄂尔多斯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散文、原创神话、论文等体裁的作品,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勇敢者的游戏》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网络征文大赛二等奖,《看云朵的日子》获呼伦贝尔市政府第七届文学艺术创作骏马奖。《莫力达瓦的原野》获《散文选刊》首届全国网络散文大赛二等奖,编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2011年度选》,获呼伦贝尔市政府第八届文学艺术创作骏马奖,《看云朵的日子》编入江苏省初中语文教材,编入浦江县2011高考适应题,长篇小说《以父之名》列入《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
呼伦贝尔达斡尔族女作家鄂阿娜散文简评
余继聪
我今天下午在办公室打印了呼伦贝尔达斡尔族女作家鄂阿娜的四篇散文,今晚躺在床上认真读完了。评论不好写。她没有努力去写她的家乡、她的民族特色生活,写散文时没有刻意地、努力地突出她家乡呼伦贝尔的特色、她们达斡尔民族的特色。
《莫力达瓦的原野》《阿尔拉的星空下》《看云朵的日子》《伙伴》,这四篇散文,写得很好很美,我很喜欢。在这样一个深冬的深夜里,我读得心里很温暖,心里溢满了明丽温暖的阳光。
在《莫力达瓦的原野》一文中,鄂阿娜写她很“感激于(呼伦贝尔莫力达瓦)那片原野中的诸多细小的生命”,比如“原野里那些被达斡尔人民视为救命菜的柳蒿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柳蒿芽便悄悄地顶开黝黑的泥土,肆意地生长开来,原野便有了春的生机”、“长相特别的普通。若不注意,很容易与艾蒿草混淆。细嫩的叶子,柔弱的枝身,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翠绿翠绿的汤喝下去,滑嫩中带着淡淡的苦味,涤荡着淤积了一冬油腻的肠胃,让人顿感一身的清爽”,她满怀感恩之心来写她的家乡莫力达瓦,写莫力达瓦原野里的植物、野菜、生命。她还写了莫力达瓦原野里的山杏花,写达斡尔族女子去山野里采摘红红的山丁子小野果,采摘野果山榛子。这些内容,这些生活,写得妙趣横生,美不胜收,意境优美。在此文中,她不仅写出了莫力达瓦的原野美丽肥沃、生机盎然,也写出了一个达斡尔族女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对美丽的家乡莫力达瓦原野的热爱。她之所以能够把莫力达瓦的原野写得如此充满生机与诗情画意,也是因为她心里充满爱和诗意诗情,充满对生活的向往渴望和感恩,充满对故乡莫力达瓦的眷恋和感恩,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对故乡、对生活、对世间万物充满感恩、诗意和激情。心中充满爱,眼里就充满美丽。
《阿尔拉的星空下》一文,尤其第一小节写得精美。她写她们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达斡尔族妇女去草原山野里采野菜野果的快乐和所见美景,“女人就挎着柳编的菜篮,三五一伙顺着羊肠小路上了山去”“正阳时分女人围坐一圈,摊开刚刚采摘的山里荤,一边清理根须的泥土,一边诉说着各自的烦忧之事,平日在家里隐忍下的小委屈释放在即。此时此地,男人逃不脱女人集体批判的命运”,写得有生活有细节、细腻传神。她写一群她们达斡尔族女子去原野里采野菜,在山野里抿老白干酒,并数落各自的男人,写这群达斡尔族的爽朗豁达女子最后因为美酒美景洗尽了心中的委屈郁闷和对各自的汉子、对生活的怨气,心里再次阳光温暖起来,明丽起来,“女人淤积了一冬的不良情绪也瞬间了无。她们挎着一菜篮丰满而嫩绿的山里荤,向山下的家走去,一路有说有笑地”,写得极美,写出了北方大草原特色的美景,也写出了达斡尔族妇女的心胸豁达和善良,同时也写出了广阔的大草原、大草原出产的老白干酒是疗治达斡尔族人心灵之伤的最好药物,是温暖达斡尔族人身心的最好地方和东西。
鄂阿娜的散文,词汇语言很鲜活,新颖独特,很有魅力,比如这些句子“疯了一白天的风,累了。夜色渐浓,娥眉月挂在西方天空,深邃的穹宇酝酿着朦胧的欲念,引发出人们的柔软情愫。夜,通常是万里无云的,一抬头就能清晰地看见,奶白色的银河从我头顶流去”“庄稼和杂草像青春期的少年,看不住地乱长、蹿高”等等,读起来很美。但文中也有一些句子很不规范,读起来很费力,比如此文第四节中,她写一条狗“忠诚的伙伴安秀雄”,最好直接点出它是一条狗,而且不要用“他”来指代,否则读者可能会误以为是一个男人。
《看云朵的日子》也很好,此文后半部分,写各种各样的云朵,千奇百怪的云朵,奇形怪状,文中运用各种暗喻,用熊妈妈、小熊、背着小熊的熊妈妈、一把利剑、一缕柔棉、一座高耸的山之巅、雄狮、小羊羔等等众多的暗喻,写出了在纳文江边看到的云朵的美丽飘逸、变幻莫测、神秘可爱。这一篇散文,写出了云朵、天空、江水、石头、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写出了大自然中云朵、石头等等的慰藉人心、疗治心灵创伤、给人幸福的作用,“迷惑的时候,回到大自然中,找一块石头坐下,看看云朵。幸福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只顾低头抱怨哀伤,却忘了抬头看一眼”。
文学思维和语言,一定要有创新,要有个性特色,但是真的要注意语言和表述的通俗易懂。这两点,其实并不矛盾,可以同时做到。比如她写几只小猫的美文《伙伴》,同一篇文章之中,她称呼它们“小的”“他”“它”和一些她给它们取的名字爱称,令读者读得晕头转向,一头雾水。称呼“小的”等等,令读者费解。我是说,应该有上下文语境点名你写的是什么东西,比如“小描”“小动物”“小生灵”,然后才可以用代词指代,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读懂代词指代的内容,用了哪个代词指代,就要一代到底,不要换来换去。更不要不明不白写成“小的”。如果她写此文时统一称谓,直接写成“小伙伴”“小猫”,点明了是什么东西,写成“小猫咪咪和小静”“小猫桃儿”,就很容易理解,更易流畅阅读。
看得出,她很热爱其它生命,很热爱生活,有一颗真爱心。她应该多读现代文学大师老舍、冰心等人的作品,规范语言。语言要新鲜、鲜活、独特,但还是要规范,让人读着轻松省力、流畅愉快。应该多写她家乡特色的事物和生活,写出达斡尔族特色,作品才能够出彩出新。达斡尔族特色语言非常好。写出少数民族特色、地方地域特色,但也要做到别人易读懂,比如大作家张承志(回族),老舍(满族),沈从文(苗族),他们写出了民族特色家乡特色,但语言很规范,通俗易懂。另外,多写才是硬道理。
她文章的骨架骨骼和语言的品位质感很好,是优秀作家的品位品相和气质底蕴,只是她自己没珍惜,没有多写勤写,也不认真修改打磨雕琢。再好的璞玉(原生态玉石),均需耐心细致、反复认真打磨。她文章品相古架底子,都有了优秀作家的味道神韵,但是她一定要勤奋读书,勤奋写作,每个月至少写1至4篇,写万把字的散文,当然我从她文章中感到她写诗歌和小说,也可以写的很好。写数百数千篇文章,肯定有几篇金玉美文在其中。写得太少,一年半载才写两三篇,总共才写过几十篇文章,很难找出一两篇佳作,也写不成优秀作家。
她自视太低。我读她这几篇,发觉她的思维很有创造性,思维很新颖别致,没有定势思维,她的语言不受定势思维限制,很鲜活。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天赋才华,勤奋努力,多读勤写。多读精品名著,但是也要创新,要有自己的新思想、新颖别致的语言和表述,不要受到别人、大师们思想思维的左右和束缚,不要被他们“定住”“套住”。很多人成不了真正的作家、优秀的作家,因为他们一写到美女,就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这就叫定势思维,思维被套子套住了。
她目前已经在《草原》《散文选刊》等大刊发表了一些佳作,并有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和试卷,说明了读者、语文教师、语文研究专家们对她的文章很喜爱,说明她的散文质量、文学价值很高。只要勤奋阅读学习经典,勤奋写作,以她对语言的敏感和语言天赋,应该可以写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