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楚雄四个庙

(2007-02-07 19:18:46)
标签:

山茶花

香客

袈裟

佛像

段氏

兴隆寺

分类: 灯下低语

楚雄四个庙

余继聪

 

楚雄现在有多少个庙,我不清楚。从前有多少个庙,我更不清楚。不过,有四个庙,由于跟我关系密切,我倒是记住了。就是兴隆寺、紫顶寺、文庙和飞来寺。

 

我最熟悉的兴隆寺

兴隆寺,在楚雄城西,西山半山腰,峨倮公园内。据说原来在东华镇,建于大理国时期或者元朝,文革中受毁,二十多年前,才拆迁残存的建筑,搬到楚雄城边西山新建。名字仍然沿用兴隆寺,我想,主持建设的人大概希望,香火断绝几十年后,从新兴隆起来,或者还希望香客布施、捐助功德钱的事情也兴隆起来,好比生意兴隆一般,所以沿用了兴隆寺这个旧名字。

重建的兴隆寺,首任住持和尚,据说就是原来东华兴隆寺的小和尚,当然,罹文革等多次劫难,他早已经还俗,成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了,虽然已经娶妻生子,不过既然曾经在原来的兴隆寺做过小和尚,寺庙又是拆迁原兴隆寺残存建筑材料来重修的,也沿用原名兴隆寺,重修后又由他来住持,毕竟就还算有点原来的味道,有点历史悠久的味道。

我见过这个住持和尚,清清爽爽慈,慈眉善目的样子,象个和善的老农民。如此,虽然他操着一口土土的缥川口音,但到底还是让我觉得亲切些了。

我读楚雄二中高中的时候,兴隆寺刚刚搬到西山重建。二中就在西山脚下,比邻峨倮公园,相邻处的围墙很矮,而且用红砖草草砌成,也未粉刷,砖缝和突出、伸出的砖头很多。我住校,晚饭后,常常拿着一本什么书,轻轻翻过围墙,就到了峨倮公园。或者爬到古树上,或者躺卧在芊芊莽莽的草丛中,背上一阵书。没兴趣背书了,就去看动物,猴子、狗熊、马鹿、穿山甲、蟒蛇、孔雀等等,春天的时候,经常可以看见孔雀开屏。或者顺着一级级台阶爬上半山腰的兴隆寺去看风景。或者就坐在女墙上背书。

寺庙里的和尚不值得看。一些不潜心钻研甚至根本不钻研佛经佛理的俗人,别别扭扭地穿着个袈裟,横看竖看,总觉得没有一点和尚的味道,更不可能潜心修行,问他佛是什么,说不出“吃茶去,吃茶去”之类的禅语。

不过,寺庙里的风景和空气却很好。里边花木扶苏,浓荫闭日,鸟鸣山幽,虫声唧唧,清风味道、花香味道、泥土味道、腐殖土味道等,和着或浓或淡的阵阵滇香味道,水流一般,一缕缕,一波波,时不时流逸进肺腑,人就浑身舒畅。佛像一律很高大,呈故作高深状,或者凶神恶煞状,叫人觉得压抑,又觉得好笑。塑这么一个个高大的泥菩萨,或者其他佛像,然后又被他们吓着,纷纷一见到腿就被吓软了,赶快下跪,或者企求他们保佑,人们真是好笑。不过,佛像高大些也好象很有几分道理,如果太矮小,让人觉得自身难保,还怎么叫善男信女们相信他们能保佑自己呢?

高考前,很多同学到寺里烧香拜佛求签,求佛保佑自己考得好成绩,被好的大学录取。

我没有去求过签,我不相信佛能保佑自己。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佛也确实保佑了我。由于人们敬畏他们,希望他们保佑,所以他们才守住了这一方山水,至今留得山清水秀,鸟语花相。我不仅常常去西山、兴隆寺一带背书,而且在教室里上课读书时,也常常朝西山和兴隆寺一带纵目望望,舒放心灵疲劳。在依傍西山和兴隆寺的二中读书真是有福,可以经常纵目西山和兴隆寺,放纵松弛心弦,驱除心里的疲劳,放纵眼睛,驱除眼睛的疲劳,排遣青春期心里的寂寞孤独浮躁。

 

 

浮在山茶花上的紫顶寺

紫顶寺,在楚雄城西二十多公里处的紫溪山,占的是滇中一座名山,建于大理国时期,香火鼎盛于元朝。

紫溪山上大理国时期的碑林众多,大都是大理国清平官(宰相)高量成家的碑。高家世代做大理国清平官,家居楚雄。大理国是段氏为王,但是政权实际被高家控制把持,曾经有过一段时间,高家取代段家执政,后来还政权给段氏。

 

寺里的佛像,大抵也是高大金身,一副故作高深的样子。多次到过紫溪山,对寺里的金刚最有印象,他们的脚下,都踩着一个小鬼的样子。我不太喜欢他们,总以为他们的塑像体现出元朝人的民族歧视心理,也许金刚塑像踩踏着的是受蒙古人歧视的汉人,也许是彝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紫顶寺在紫溪山西麓,大门外面有两棵古银杏树,一棵是宋朝的,一棵是元朝的,都已经有七八百年。

寺里的和尚还挖药卖,也给人看病。我去看过,一间小小的瓦房,在紫顶寺下边一点的山坡上,门外地上铺晒着黄连、当归、大黄、小红参、隔山肖、黄精、何首乌、苍耳子等草药,估计是山上采挖的野草药。

我望门里一看,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披了一件袈裟,在给香客兼病人把脉开药,门外人摩肩接踵。我估计,人们以为和尚大抵和佛有关系的,可以除病兼祛鬼,医生而兼和尚,或者和尚而兼医生,大概看病的水平都大大比单是和尚或者单是医生的要高,所以人们对和尚看病就更加相信。

还有一个小瓦房里,也有一个老和尚,却又很象一个俗人,穿着件袈裟,而又不象袈裟,我怀疑有些象是俗人的茄克或者袍子,在给求了签的香客解签,据说很灵,人来去如潮。大概他自己也知道,求签解签,本来与佛无关,属于俗事,有些俗气,佛要普渡众生,大概不会以香客捐不捐香火钱、挂不挂功德钱为标准来衡量,而且佛家讲因果报应,善恶终要有报应,一切皆是天意。天意不可违,所以有时大概他们和尚也无法违背天意,所以他们也不好意思穿着醒目的袈裟。那就只好尽人事,听天命了。没有穿袈裟而无力化解香客的劫难,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我拗不过妻子怂恿,曾经求过一签,下下签,没有很提心吊胆,到底还是影响了好心情。以后也就再也不愿意求签。其他求到上上签的人,大抵有些高兴,或者本不信,也故作高兴状。

 

紫溪山一带,山高林深,多杉松、云南松、白栎树、黄麻栎树、大树杜鹃花,还有大量野山茶花。古山茶花,数百年树龄的很多。

楚雄海拔多在二千二百米以上,紫溪山本身又有千米以上高。每年冬腊月里,白霜很厚,敷满山坡草埂枯草豆叶,山茶花就冒着严寒开放了,于是温暖了一个个山村,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了。村姑村妇们背了大竹篮去擗,背进城里卖,或者一角或者五分钱一大把。楚雄每一座山都多野山茶花,但是大山茶花、古山茶花多在紫溪山深山老林。古寺,古山茶花,古柏树,古银杏,古蹊径台阶,一座山都浮出古意。

太多的野花包括美丽的山茶花,只能默默开放,默默凋谢。紫顶寺,就成了浮在漫山野山茶花上的一座寺。不乏庄严,到底让人觉得很浪漫。是否有过一个个凄婉美丽的爱情故事,跟紫顶寺、跟紫顶寺里的和尚、跟紫顶寺里的香客有关呢?

紫溪山多草药。到底有多少种?谁也说不清。据说医生进紫溪山区,不用带什么药,只要带几瓶阿司匹林,其他药,只要背着个篮子,提着一把小锄头,沿路一边走一边采挖。

我认识一个紫溪山的采药人,五十来岁的样子,很憨厚。每年晚秋和冬季,他都在街边卖采挖的野草药,黄连、当归、大黄、小红参、隔山肖、黄精、何首乌、苍耳子、葛根、金银花等都有。他卖草药,价格很底,人一熟,有时就低到几乎白送。人们就爱去跟他说话,不图买药,只图守着这样善良厚道的一个人。我有时去,他就递给我一截甜葛根,叫我一边吃,一边闲闲地说话。我不忍心吃他的,他翻山越岭,采挖不容易。但是他却不在意,满不在乎地说,吃吧,紫溪山多得很,反正又不用出本钱,出点力气,自己有的是。

这样一个人,才真正是紫溪山的一个普渡众生的人呢,不仅用辛苦采挖的草药,而且用他的一颗充满阳光、温暖和善良的心。比起紫顶寺里的佛像,这个采药人,和那一个采药而兼给人把脉看病的和尚更加可爱。他的形象,虽然被阳光晒得很黑,但是总让人想到有些象紫溪山上的山茶花。看见他,我的心里就会浮出紫溪山上漫山的美丽山茶花,和那一座古典味道很浓厚的、浮在山茶花上的紫顶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