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龟闭目以闻师旷鼓琴。毕笑墨儒,一如庄周知北游而刺仲尼。
就算真有尼丘这么个地儿可以野合而出仲尼这么个人,也就是说“孔子客观存在”这个历史的假命题成立,老龟来说说俺们耳熟能详的孔子一些言论,比如从《论语》中任选一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猪头的宋儒朱熹这样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三人中必有善恶,择善从,弃恶去。”
从此那些后汉之前还可能存在的正解就随着时间被比猪头更猪头的后朱熹们曲解到了历史坟墓,近当代康有为陈寅恪冯友兰李泽厚等等国学史学哲学等等大师们,还深怕老龟这样凡夫俗子不知道他们的学问有多大,被以“今读”谓以“小校”而拷贝着前人遗粪和先儒屁话,误人子弟!老龟以为朱熹们若此众口一词完全可以称得上“三人行”,也就存在“改之”,改之称谓猪B们比较合适,套用他们的行话:猪B们假借为朱熹们,朱熹们通用为猪B们。当然,今及后人如果读此类所谓圣贤书以猪B们的曲解为正义没有啥不可以,反正读书的子弟们已经被误了千年而进入到了无底裤时代,逝者如斯夫,谁在乎屁眼再被误捣几年呢。
“八佾、雍、泰、颜渊”等这些论语的篇章条目的字眼,乍一看都和“道”有关。论语的“论”和“语”俩字从字形看是“言+仑、言+吾”,“仑、吾”俩字很形象表现了圭表日影星图。简而言之,论语就是“说道”,天地之道,论语想说的其实是天地运行规律,如何循古人之道德礼仪而树今人之礼仪道德。
论语开篇“学而”就是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老龟因为爬过诗经易经山海经,乾坤日月阴阳互转于天地正位,论道在即将来临的2012龙年正月:
暝鱼,日昏纹身西施于汤池,云雨美目齐姜于帝丘,东方圣人孔窥;玄龟,玩旦披发楚骚于云梦,亢奋兔女郑姬于熊湘,天下君子招摇;其间长夜漫漫,鞠陵于天,胡搞饶舌丽姬于天街,车震豹皮王母于昆仑,推策问鼎随吾欢游,三皇五帝天子诸侯一概井蛙坐观。
以上述红字表述考虑到岁差的现今星空比观中华典籍。既然老庄孙子已经被解读成老装13,骚诗易经已经被翻译成八卦二B,老龟无底裤乱喷也算娱乐中科学观一下下。孔子及徒72所见之星夜就是N34.38±5°之内所能见到的冬至的星夜,无此天文认识绝对不可以读懂先秦诸子和其它一些典籍,前汉后汉的司马迁刘向班固等为数不多的古人已经近似接近正解了,但由于汉武以后贱墨微道空谈兵法绝情阴阳等变着花样的扯淡一概不如儒迂腐,于是一切便无解了,到了近现代无厘头、到了当代无底裤。
再读唐·韩愈《师说》,很好,其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tán)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仰天俯地据今比观,风伯傅说圣人先哲皆如龟鱼小子。
江河奔流傅东海,随鱼欢游潜天渊。卯年腊月二十三,老龟亦作“师说”以笑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