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父亲的书写的序言

(2010-09-11 13:08:16)
标签:

杂谈

为父亲的书写的序言

 

儿子为父亲的书写序言,我似乎还没有看到过。当然我一定不会是第一个。

父亲的《环球游记》成书之后,嘱我写篇序言,我拖拖拉拉一直没有动笔。昨晚看汤姆.汉克斯的《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男主角为完成父亲的愿望而飞越万里去征求一个爵士乐手的签名,这个情节立马给了我脑袋一次重击,让我很是为自己此前的表现感到羞愧,甚至感到拖一个晚上都无法再忍受。于是今早一回到电脑前就动手写作此文!

爸爸的环球游记典型地展现了他的世界观,我甚至觉得还略微能够代表与他同龄段的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比如,他到北美,一路上不断地攀登高楼大厦——行程虽不是他自己定的,但旅行社为国内游客作此种安排就更说明问题——从文字记述来看,他的确很喜欢拜见这些摩天楼,也切身体会了他一直信奉的一条朴素真理:高大建筑越多就越富强!

他在国内游访,更是特别注意一个城市有没有高楼大厦。很多时候在电话跟我说的就是:没什么高大建筑,或者——“不错!高大建筑蛮多。在他的意识里,富强和高大建筑是划等号的——由此,他对不怎么建高楼大厦的富裕的东莞就不太理解并且有点意见。

高大建筑象征着富强,这句话大体也没错;只不过富强不一定需要高大建筑。前半句是爸爸的逻辑,后一句是我的话。这不仅是两代人认知角度的差异,也大约能说明社会对国富民强的理解所产生的变化。

我看他这部游记,有时候会忍俊不禁。虽然我一定程度上能想象他看待域外事物眼光,但这些见闻和观感转化成文字并且读到,还是让我觉得很有趣。

我最早感知到爸爸的世界观,来自于我六、七岁时的一件事。那时他们单位买了辆伏尔加牌小汽车,我问他好不好。他说很好,苏联的当然好!我问他是不是最好。他说是最好的了,美国的也是最好的。当时不懂,长大后知道,他这样回答的逻辑根源很简单——就是当时的世界主题:两极争霸。今天不需要评价伏尔加牌小汽车到底好不好,记述这个事主要为了反映一下爸爸那种政治底色浓重的思维方式。他的出发点是摆在那里的!

原本在世界潮流之外,所以中国人特别想走进去。这种心理在过去几十年都很典型。记得也是在我小时候,爸爸对我讲过:我是我们王家第一个出过国的人!(虽然他去的只是越南;而那个年代人们所说的出国,一般应指去比中国富裕的西方国家)果不其然,他在构思回忆录版块章节时,把“入越作战”放到了《环游世界》而非别处。

爸爸一直非常重视去过哪里,而且对去没去的重视要远远高过对去干了什么的重视。他自诩奥运之后去鸟巢最明智,人少不挤,悠哉悠哉;他不搞什么“深度旅游”,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尤其钟意一日千里穿州过省;他对穷乡僻壤一概不入眼,对我旅行时留宿小地方而大不以为然并总建议我快到附近都市去住;他对我建议他去朝鲜非洲南美的说法兴趣索然,嫌别人穷,并自言欧美日都去过去,比不上中国的地方不感兴趣。他的上述习气,对我也有影响,我有些品位与他有点接近。

爸爸退休后,有一次我建议他写回忆录,他听了之后没有出声,但不久即着手动笔。不知是我的建议提醒了他,还是他此前已有构想。但此事可证明爸爸和我都是非常重视传承的人。美国第二任或第三任总统讲过一句话,大意是:我们这代人要研究种植、办厂、开矿,创造财富,为的是我们的下一代有条件研究科学技术;下一代人研究科学技术,是为了他们的下一代有条件研究文学、音乐、美术。从我们两父子身上看,美国总统的话似乎说得没错。爸爸和我,都有很强的追求硬实力的理念和行为,但爸爸在这个方面要更为绝对和典型;而我身上的人文主义的东西,比之爸爸已经多了很多。想象一下他的孙子我的儿子,类似的变化大概会更多一些吧!

人就是这样一代代进化的。

 

 

父亲回忆录之第一本《父亲王佑卿》。

他的父亲我的爷爷生前定然不会想到:在他去世三十二年之后,会有一本书专门记下他平凡的一生!

http://s13/middle/4a822d8dg92a1b9791d7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八桂纪行
后一篇:与人打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