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筠:做孩子的情商教练——《恩比教育》专访心理学家张怡筠
涓子

一直以来,爱看电视荧屏上的她,睿智、优雅,近乎完美。那时候,觉得她是那么高高在上,离我们好远的偶像人物。这次的近距离接触,才觉得她就在我们身边。
摄影棚里,她与宝宝的互动实在有趣,有她的地方就笑声不断。电话采访,她竟然特
意向同事借来手机,帮我录好音,并传给了我。如此贴心,心里很是温暖。谈到幼儿情商
教育,她说,这是在接下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Q=Enbaby,A
=张怡筠)
Q
: “情商”听起来很抽象,尤其是对小宝宝来说。情商就是情绪管理吗?
A
:情商是一个人成功、快乐以及幸福的最重要的预测能力。过去的研究发现,一个
人的职场成就是20%的智商加上80%的情商。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将来是快乐而幸福的,而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会不会快乐,会不会幸福,几乎100%与情商有关。
对于小宝宝来说,情商就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具备适合他年龄的情绪管理和自我
控制的能力。简单地说,情商就是一个人运用情绪的能力,也是在生活中让自己更快乐、
更积极、更幸福的能力,比如:情绪理解力、愤怒管理、自信、自制力(延迟满足)、乐
观、冲突管理、共情(即同理心),这些都是学龄前儿童应该被培养的重要情商能力。
Q
:情商的培养应从多大开始?有人说,“五六岁的年龄阶段是人生中更多地了解感
情的最佳阶段”,是不是说这个时候最为关键?
A :
不,情商的培养从胎教就该开始了。孩子出生以后,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情商
教育重点。比如说,2岁以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安全感,“安全的依恋”。 因为孩子
在1岁半之前没有语言能力,情绪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情如哭、笑、闹等。爸爸妈妈如
果能够关注孩子的情绪,并且能给予适当而稳定地回应、关照、安抚,让他觉得很安全,
建立亲子之间安全的依恋关系的话,对孩子将来的安全感有莫大益处:他未来的人际关系
就会有很好的基础,他不会过度焦虑,也比较容易相信他人。 所以,我常常开玩笑说2岁
以前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哭必应”,你千万别觉得,宝宝一哭大人就跑去照顾他会宠坏
他。其实这么小是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的。因为这是宝宝跟你沟通的唯一方式,如果你不
理会的话,他会觉得自己不被关注而缺乏安全感。
我们正在做一个幼儿情商教育项目,我之所以开始做这个是因为我们有一套完整的,
按年龄层区分的情商培养体系。比如,我们发现:
2-3岁,要关注能不能处理好分离焦虑。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他能不能自己独
立。有没有一些基础的自制能力,比如说:能否专心吃饭,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能否自己去
做,等等。
到了3-4岁,需要注意到自信心及共情(同理心)。爸爸妈妈要不断培养他理解别人
想法和情绪的能力。这是基础情商能力,对其他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4岁是个重要的年龄分水岭,因为4岁开始孩子的认知能力大幅成长,也更有情绪控制
能力,所以可以开始培养许多重要的情商能力,比如抗挫力、冲突解决能力、愤怒管理能
力等;同时,这个年龄的宝宝因为共情能力发展很快,已经有能力表现出亲社会行为。这
些情商能力,都与宝宝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非常值得爸爸妈妈关注!
而到了5岁之后,因为宝宝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爸爸妈妈就要开始培养宝宝乐观、
诚实、责任心等情商能力,让孩子乐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对未来抱有积极期待。
Q
: 看起来,现在关注到孩子情商的父母很多,但大多不知道如何下手。
A :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着急的原因。对一个孩子来说,将来是否成功、快乐,
最重要的取决于情商能力,可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最忽略的恰恰就是情商能力。父母往
往是无心之过,因为没人提醒,根本不知道在学龄前应该发展这些能力,往往比较关注的
是孩子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数数、认字、背唐诗等。而在国外先进国家,这些都被认为
不是最重要的。在德国,立法明确禁止或不鼓励家长在孩子学龄前做智能方面的教育,因
为只有心理素质良好,进小学以后随着认知能力发展到位,他自然而然就会赶上该有的表
现。我个人认为,学龄前教育的最重要目标,是培养新“三好”学生:礼貌好、情商好、
习惯好。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情商,让孩子有相对成熟的心理基础,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的
关键。就好像盖房子要把地基打好,将来建造的高楼大厦才稳固。我们看到不少学习成绩
好却活得不开心的孩子,有些甚至因压力大得抑郁症而自杀,父母日后后悔。
Q :曾看到有这样的说法:“引导孩子管理情绪,从说出情绪开始!”当孩子学会使
用一个单词来描述自己的感受时,有什么好处??
A :
非常大的好处,学龄前的儿童情商教育的基础是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这个重担
其实是在爸爸妈妈的身上。比如说,宝贝摔跤了,爸爸妈妈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是看看宝贝
有没有受伤,然后说:“宝贝摔跤了,摔疼了,很难过是吗?”或者“很伤心,对吧?”
如果是因为跟小朋友抢玩具而哇哇大哭,你可以说:“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不愉快了,所以
你很生气是吗?”这些都是让孩子学会情绪字眼,了解情绪内涵,这个责任一定是在爸爸
妈妈身上。那么下次他就会说:“我生气了,因为他抢我的玩具;我伤心了,因为我摔了
一大跤。”理解了自我情绪之后,才能做下一步的自我管理。
Q : 在小宝宝哭闹、伤心,甚至无理取闹的时候,该怎么处理?我们如何帮孩子从伤
心或不安中更快地恢复过来?
A : 当学龄前的孩子有负面情绪,家长要做的,首先是用身体表达关怀;第二用语言
指认出情绪,帮助他理解;第三接纳他的情绪,陪伴他感受那个情绪。如果是2岁的孩子
摔跤,他的反应是大哭大闹的话,你一定要先抱着他,用身体接触的方式传达你的温暖与
关怀,对他说:“宝宝摔跤了,宝宝很难过对不对?”告诉他:“妈妈也好心疼。”让他
完全宣泄情绪,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哭,一方面是真的疼,另一方面,他希望引起关注和关
怀。妈妈陪伴着他等情绪过去,等他情绪稳定一点之后,你可以说:“宝宝好勇敢哦,哭
一会儿就好了,妈妈觉得宝宝好棒,宝宝长大了。”那么下一次他就学会了:我可以哭,
但哭一下下就可以恢复正常了。如果是4岁以上的孩子,爸爸妈妈除了接纳他的情绪之外,
还可以让宝宝想一想,下一次怎么做才会更好。
Q : “懂事”的孩子是不是情商更高一些?
A : 可以这么说。我们讲的懂事就是情商的外在行为表现,当一个孩子不懂事时,他
会说:“我不要,我不管!”但懂事的孩子会说:“我很想要啊。”妈妈说:“可是我们
说好了一次只能买一个玩具。”“可是我真的很想要。”妈妈说:“那这样好了,你今天
可以在这里先看看,我们下次出来的时候再买好不好?”这孩子就会有能力说:“好,我
愿意等,等到下一次再买。”
他呈现的能力就是情商的能力,能延迟满足,愿意理解别人的想法,有同理心,同时
还可以找到冲突解决的办法。情商基础打好了,就能表现得自信、乐观积极,因为他不怕
压力,不怕挫折。
Q : 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情商教练莫过于父母了。那么最好的“情商教练”,应该
具备怎样的特质?
A : 首先,自己要超级有耐心,要愿意花时间去感受孩子的情绪,花时间去教导孩子
理解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愿意花时间给孩子尝试犯错而自己修正的机会。
第二,需要有情商知识,必须知道每个年龄段孩子有能力学习什么情商能力,能够指
认出来合适的情商教育机会。比如,当孩子间因为抢玩具发生冲突时,爸爸妈妈要知道:
哦,这是我教孩子怎么解决冲突的时候了!“宝宝刚才怎么了,是小朋友要玩你的玩具你
不开心了,是吗?妈妈了解了。你有没有想玩别人的玩具呢?如果你想玩,别人不给你玩
的时候,你会不会很难受呢?”这样,共情、同理心你就教给孩子了。“两个人一起玩是
不是更开心,下次他也可以把好的玩具跟你分享。如果你不想,你也可以和小朋友说:我
现在想一个人玩,等下我玩好了,再给你玩好不好?”这就是处理冲突。
第三,要有很好的抗压、抗挫能力。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些孩子比较容易理解,有
些孩子就比较暴躁,比较没耐心,现在有一种“父母悲催综合征”,他们老是抱怨:别人
家的小孩都很好带,为什么我们家这个特别难带?!为什么她老不跟我配合,为什么她这
个不行,那个不好?做家长做到自己也不喜欢自己,更不喜欢孩子,这是很糟糕的。爸爸
妈妈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最后,永远呈现一个状态——兴高
采烈。不管你是处在什么时期,你都应该展现生活的最佳状态,让孩子觉得生活是很开心
的,是值得期待的。
*此文刊登于《恩比教育》杂志2012年7月号
总第366期
相关阅读:
2013张博士情商成长课程最新课程信息
2013情商讲师培训TTT课程最新课程信息
2013张博士青少年情商夏令营最新课程信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