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情日记 |
立志学心理学,是我12岁时候的决定。
当时年幼的我,观察到妈咪在上心理学成长课程之后有着巨大的转变,变成了一个既开心又有耐心的超级好妈咪。所以在那个没人听过心理学,更枉论把它当成职业目标的年代,我就立志要学习这门科学,原因无它,希望自己将来也有能力对别人的生命产生正面影响。
18岁考高考,我的志愿表中,一半以上是心理系,不顾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反对,我以超过分数线50多分的成绩,以第一志愿进入了心理系。(可见当年心理系多冷门,呵呵!)
走进心理学的神圣殿堂,在还没有能力去影响别人之前,心理学鼻祖威廉姆·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一句话就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不实用的知识,就不是好知识。”
太对了!从那以后,我以实用主义者角度来学习并运用心理学。所以在课堂上,我总是问自己:“这个理论能怎么用?”毕业后在学校教研究生时,这句话也是我的课堂惯用语句:“这个理论该怎么用?”于是,吸收知识,沉淀思考,想出它的实用价值和应用方式,成了我这二十多年来最乐此不疲的事。
11年研究所的教书生涯,530多家企业培训的历练,以及多年来配合媒体的经验,让我有机会和许多人分享心得,而每逢有人告诉我,因为我的想法和建议,他们的生活及工作完全改观,在备受鼓励之余,我总会在心中暗自拜谢威廉姆·詹姆斯的真知灼见!
自1996年开始,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情商》上,因为我发现,《情商》是减轻生命中所有难以承受之重的真正关键。
配合《心灵花园》三年多,每当看着当事人绝望的眼神及悲苦的状态,我的心里面总有个声音在嘀咕着:“真希望我能早些遇见你。”因为情商的养成在14、15岁以前是关键。而我一直深信,预防远胜于治疗,因此我开始从事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下定决心,要从“小”着手。
2007年夏天,我们在上海进行了两期《青少年情商夏令营》,家长评估的结果表明,孩子通过培训后的十项情商能力进步分别达到20%-70%不等,这个结果真令人振奋!这次夏令营的经验,让我们有机会把情商的理论,转变成容易理解和学习的技巧,将心理学实用主义再一次进行到底。
这几年心理学开始变得红火起来,从多年前少人问津的状态,发展成为如今的显学之一,对于我这样一个很早就和它结缘的人而言,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欣喜。然而说实话,心理咨询要成为一个有规模的产业,我们大家都还有许多值得努力之处。
如果能在推广心理学知识的时候,多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思考,那成效就会比较明显,而自己的成就感也相对较大。例如,在与媒体合作时,关注的焦点不放在“我如何能展现自己的知识有多丰富?”,而在于“我如何能真正帮助他人?”;在企业界做培训时,也不会一味地陈述理论跟观念,而该特别强调实际的操作技巧。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无论在咨询室、企业界或者是媒体上,心理专业人员都会获得更成功的经验。
“不实用的知识,就不是好知识。”——哈!事隔多年,让我再一次向威廉姆·詹姆斯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