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贫困生在免费饭菜和自尊之间选择
9月开始,太原理工大学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开辟了免费就餐点,校方称,免费就餐点主要针对贫困学生,并且,免费就餐点采取学生自助的方式,就餐点悬挂的标牌上写着“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就餐点”而没有使用“贫困学生”等字样,这些都是出自对前来就餐的学生的一种尊重,这样人性化的举措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来自贫困家庭的寒门学子们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帮助,国家也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每一个考上大学的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上能够读上书,太原理工大学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的伙食。但是,真的就像校方所说的那样,“这样人性化的举措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贫困不是一种耻辱,贫困更不是一种灾难,但贫困的确像是黑夜里泥泞的路,考验着一个行路人的勇敢和坚强。面对贫困,更多的寒门学子们选择的是面对,他们没有回避,没有把贫困当作沉重的枷锁背负前行,但是,他们也同样需要有一盏明亮的灯的指引,和推着他们往前走的温暖双手。
也许,太原理工大学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就餐点就像这指引的灯和温暖的双手,但是,这样充满温情的爱心行动是不是真正地站在贫困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了贫困学生的感受?
《读者》杂志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纽约的冬天常有大风雪,遇到这样的恶劣天气,公司、商店常会停止上班,但纽约公立小学决不轻易停课,学校的解释是:一些穷孩子家没有暖气,有时还供不起午餐,孩子的营养主要靠学校的免费午餐。停课一天,穷孩子就可能受冻一天,挨饿一天。所以老师宁愿自己苦一点,也不愿意停课。那为什么要求富孩子也一同前来呢,他们呆在家不就挺暖和的吗?学校的答复是:如果单单让穷孩子来,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是在接受救济,这是一种比寒冷更可怕的感觉。
贫困不是耻辱,不是灾难,但贫困一定也不是一种荣誉,贫困家庭的学生绝不会把贫困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贫困是一种痛。为什么非要设立免费就餐点呢?非要将贫困学生和花钱就餐的学生起码在学生餐厅里分出泾渭,画出界限?也许,有时候在饥饿和自尊之间难以作出选择,但是,我相信那些奋发自立的寒门学子对于这样的貌似献爱心的施舍不会心安理得。
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这些学生们感受到被帮助的温暖。让这些贫困的学生和花钱就餐的学生在同一个就餐点打卡就餐,学校将费用直接打入贫困学生的就餐卡,为什么非得这样兴师动众,让这些贫困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前往免费就餐点就餐?甚至不惜惊动媒体?我不愿意臆断校方的初衷,但我希望校方在帮助这些贫困学生的时候,完全可以采取他们最能够接受的方式。
无论贫困和富足,我们都用给予同样的目光和态度,给予贫困学生自尊比免费的饭菜更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