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有朋  成为“同志”又何妨》

(2006-09-30 11:08:17)
 
苏有朋  成为“同志”又何妨
 
 
    近日,苏有朋的一篇《啼笑皆非:同志报道澄清声明》文章吸引了18万多人的点击,是苏有朋的名气还是因为“同志”这个敏感的字眼?在拜读了苏有朋所谓的《声明》之后,尽管文章中表明苏有朋本人对“同志朋友还‘真’没有什么歧视”,不过,文章的最后,苏有朋还是郑重地表白:“我和我的助理都不是同志。”“同志”两个字在这里被涂成黑色加以强调,似乎让人感受到了苏有朋沉重的心情。
 
    大凡7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苏有朋的歌声曾经是青春岁月中最美的珍藏,苏有朋的歌声唱出了懵懂岁月中的感伤和梦想,因此,苏有朋和许多名人一样,被所谓的光环围绕,是完美的化身,可是,苏有朋的此《声明》,就像完美画面出现的败笔,和谐音乐中跳出的杂音,苏有朋,你大可不必这样,成为“同志”又何妨?
 
    同性恋自古有之,它不是经济发展、社会开放的产物,只是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社会的宽容,而逐渐浮出水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有报道称,中国目前有同性恋5000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是一个庞大的、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而医学研究表明,同性恋是由其父母的基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同性恋不在像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呈现洪水猛兽,青面獠牙的丑恶形象,医学上对同性恋的界定也不再划归疾病范畴。可以这样说,一个文明、自由、开放、健康的社会,“同志”也应有获得幸福,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苏有朋作为具有一定影响和号召力的明星,其言行很容易在大众中产生影响,甚至发挥导向的作用。在苏有朋的《声明》中,言词似乎透着无奈,但又极为坚定地唯“同志”两字避之不及。这里,不必深究苏有朋是否“同志”,其实,如张国荣,坦荡地表露自己的“身份”,谁也没有因此而憎恶他,没有丝毫的嫌弃他,至今,歌迷影迷还在亲切地称张国荣“哥哥”,每到他的周年,依旧怀念着他。
 
    因此,苏有朋的此举,无疑会在大众中加深人们对“同志”的偏见和误解,“同志”们需要平等的阳光,但作为弱势群体,许多时候“身卑言轻”,其实,需要像苏有朋这样的明星能够为广大“同志”摇旗呐喊,或者代表“同志”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
 
    苏有朋是不是“同志”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人们都不忌讳“同志”这个字眼,那么,一个文明、进步、开放的时代就真正地来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