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的力量(作者:孙小然)

标签:
教育文化育儿 |

隐忍的力量
作者:孙小然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悠岁月里,有胜者,有败者;有强者,有弱者。而今天,我要与大家谈论一下“忍者”。
所谓忍者,便是忍常人所不能忍,忍至极致。我们看“忍”这个字,上面是一把锋利的“刃”,下面是一个“心”,而一把利刃刺在心上,却能四平八稳,毫不动摇,这就是“忍”字的最好的写照。
隐忍是一种能力,它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等待爆发的时刻。
成语“卧薪尝胆”的主人公——越王勾践,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为什么能称之为忍者呢?不就是睡草席、尝苦胆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要知道勾践他可是十年如一日地在做这件事啊!而且,他做到的隐忍还远远不止这些——当他失去领地俯首称臣之时也是他沦为“阶下囚”的开始,过着饥寒交迫,屈辱的生活。在吴国的三年时间里,一直跪着身子,让夫差踩着如自己上马,每天做他的“活马凳”,白天当车夫,夜里睡在马厩中,还经常忍饥挨饿。但身体上的屈辱都在其次,为了迷惑吴王,他完全放弃了尊严,吴王生病时为吴王“尝粪问疾”,以最卑微的姿态小心翼翼的隐忍着,这是常人所无法做到的!但也正是因为他的隐忍,才让他有机会活着回到越国,最终一雪前耻,完成复国大业。
隐忍不等于软弱,它让人在逆境中保持冷静,最终获得胜利。
一提到韩信,我们都会想到他的谋略和他的骁勇事迹,但韩信当年也受过“胯下之辱”,当他从屠夫胯下钻过那一瞬间,周围无一人不嘲笑他软弱,但如果他当时没选择“隐忍”,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战神”韩信,不会有后来的“十面埋伏”、“暗度陈仓”,也终难有“汉中三杰”的地位。
隐忍是我们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德,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积贫积弱,备受欺凌,我们伟大的祖国没有选择盲目冒进,而是在隐忍中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按照规划、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迈向新时代,最终实现了我们的“大国梦”、“强国梦”!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忍耐。我们是即将从地平线跃起的初阳,在沉忍中积蓄迸发的力量;我们是土地里就快出芽的种子,在忍耐中冲向希望。忍,并不是低头向人称臣,真正的成大事者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忍一时得来的风平浪静会让我们的未来更将明亮。
作者简介: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回民小学五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