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宽容礼让(作者:于果彧苒)

(2023-10-23 14:31:04)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宽容礼让(作者:于果彧苒)

宽容礼让

作者:于果彧苒

宽容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了宽容礼让的世界更加温馨美好。

宽容是宽宏有力量,不计较或追究。《庄子·天下》曾说过:“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意思是:对事物时常宽恕容忍,不与别人计较,可谓到极致了。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个例子: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纣为争夺王位而战,鲍叔助小白,管仲助纣。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衣袋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公子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齐桓公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协助齐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国转弱为强,齐桓公也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可见,常怀宽容之心,胸怀容人之量,才能成大事,立大业。而作为少年的我们,更应该以宽容之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物,社会多些宽容,相互之间多些礼让,世间才能更加美好。

礼让,是指主动让步,体谅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礼让是一种尊重,能够体现我们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毛泽东的《七律》中说过:“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一切问题都应该放开眼光往远处看,不必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清朝时期发生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吵。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后退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和睦及流芳百年的美名!可见,礼让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就像古人说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宽容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不计前嫌成就家国大业;礼让是种尊重,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邻里和睦百世流芳。宽容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可在骨子里的信仰,我们要将这个信仰传承下去,让时间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桥西小学五年级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