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和积累(作者:张羽僖)

标签:
教育文化育儿 |

作者:张羽僖
作文中的素材都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人情世故,来自于新闻,来自于阅读的书籍,更来自于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
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在他年轻的时候酷爱写作,可总是写得不生动,他非常着急。于是他拜访了著名教师——福楼拜。并且接连三次拜访和求教,通过这3次拜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素材往往都来源于积累和观察,坚持积累,我相信总会有收获的。
老师给我们讲到19班的一名同学,今年暑假去九寨沟游玩儿,看见这大好景色后,不禁把心中的想说的话,想写的及时“打”在了自己的微信,回家后进行整理,生成了一篇完美的文章。换作我们,只顾着玩儿了。是啊,只要细心什么都会成为好的文章,哪怕是一根羽毛,是一粒葡萄,是一根钢笔……都可能会成为创作的灵感源泉。
大家都知道梅尧臣吗?他是北宋的著名诗人。一次,他与几个朋友游山玩水,在船上的时候,便与朋友比起了诗词,他出口成章,轻松赢了别人。梅尧臣为什么写诗这么好呢?因为他有“材料口袋”。这是他有感而发的诗句或者词汇记录下来,并且随身携带。
梅饶臣的故事,也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材料口袋”啊!日常学习中把词汇、短语、成语、名言、美文收集起来,装进“袋子”里,把观察和积累的习惯培养起来!我相信,若能一直坚持,作文质量定会有提升的!
荀子的《劝学》中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啊,好的文章必定来源于不断地观察和积累!
作者简介: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东路小学四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