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娱乐/八卦八卦传闻家庭谈天说地爱情两性婚姻 |
分类: 婚姻读本 |
杨二车娜姆的情爱四季
Yang namus’s the four seasons song of love
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中,花儿代表女性生殖器。她如此频繁地戴着花儿出场,其实表明了她是一个处处炫耀女性气质与魅力,在和异性关系中希望赢得赞许的人。她头脑里有着原始文化中对于女性、对于生殖的膜拜渴望,而她的生活从另一方面看,也是她的情史,所经历的不同男人带着她踏上了不同的生活之路。虽然她表面标榜独立,实则内心有对情欲、对男人深深的依赖和迷恋,她可以为了他们,活出非常不同的自我。
春季:一个飞蛾扑火般的女人
有人问她:“你恨鹌鹑蛋吗?”她哈哈笑着说:“不会,我们还是好朋友,毕竟是他把我带到美国的,他现在也住旧金山,最近他太太要生小孩了。前年他带着太太到泸沽湖去玩,就住在我老家里,跟妈妈和哥哥他们相处得可好了……”
爱情关键词:有情VS走婚
1989年,酷爱照相的娜姆爱上《国家地理》杂志一个外号叫“鹌鹑蛋”的摄影记者。婚后,他把娜姆带到了美国旧金山,在那儿,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令两人感情破裂。 此后,杨二在美国经济拮据,为了养活自己,一个人要打四五份
工,巨大的生活压力令她右耳失聪,不能再唱歌,生活之重令她从一个单纯的骄傲的摩梭女孩蜕变成一个可以忍辱负重的女人。
这段感情,可以说是杨二去美国的一个跳板,但也不能说双方没有迸发出情爱火花。杨二感谢“鹌鹑蛋”,主要是因为他把自己带到了美国。可见,双方这一层的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我们虽然不能说杨二是一个“跨国二奶”,但至少她在用自己的感情交换一件事情,就是出国,堪称国际走婚一族中的典范。而此后她也为之付出了代价——闪电离婚,并且,她不得不面对国际走婚失败的后果,独自打拼,忍辱负重。
老外因为寻欢而同她在一起,也依照她的意思带她出了国。但是此后,凭的全是你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如果双方感情破裂,我是不会再管你的事的。这就不同于中国男人的内心逻辑。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别就是:不论双方有什么情爱关系,我始终是我,你始终是你。如果你不独立,那么你也无法依附在我身上。我们都有着感情和经济的自由,如果破裂,那么更是互不来往,相忘于江湖。
“鹌鹑蛋”的绝情虽然打破了她国际走婚的美梦,却也从另一方面让她在磨难中锻炼独立生存能力,可谓,凡事皆有两面,有得有失。只要心态积极,反面的事情也能成为转机。
夏季:一个又清醒又迷糊的女人
她心里一直知道,爱她的人总是四处都有,她总是在想,他们对她的爱情是什么?是激情多过爱情呢,还是爱情多过激情?她总在没有想清楚,没有准备好时,掉进爱情里这么多次,每一次蒙喳喳地付给人家真爱,而每一次又都蒙喳喳地被痛刺一次。
|
|
——摘自《七年之痒》
爱情关键词:纵情VS滥情
在杨二车娜姆身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四分五裂,却又可以重新组合得很好的部分,从她的情史就能窥见一二。我们知道,杨二在经历了一段失败婚姻之后,也有过很多的不知姓名的老外男朋友。她释放着自己作为东方女性的特有娇媚与能量,她不能没有爱情,而且可以四处留情。她欢迎激情,也渴望爱情,但她不是很能分辨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总是身不由己就掉进去了,自己也付出了真爱的成分,从对方那儿却未必得到,可以说每一次,她都是被“痛刺”,直到清醒。
她的感情态度跟她的自我定位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人对爱人的态度反映了她对于自我的态度。那个时候,她的自我不够安定,漂泊感很强,但又渴望激情,渴望浪漫。那些跟她堕入爱河的外国男人们,或许当时也是爱上了她的这种类似于醉生梦死的态度,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豪迈。杨二跟理智本分的女人不同的是,她活在爱情中,可以为之生,也为之死。她对于自我,对于事业,对于生活,同样有着这份“纵情”。她立志走遍世界,写无数本书,做一个骚包而性感的女人,漂亮而滋润地活好每一天。
杨二的“活得漂亮”的哲学让她可以把每一段感情当作童话来经历和抒写,她并不全在现实中,而是一半清醒,一半迷糊。她可以把自己交往过的男朋友全部邀请到家里来开派对,然后跟他们每个人对饮香槟和跳舞,她可以潇洒处理这些“感情”,宛若一个女“楚留香”。她在书里描写和这些男人开着跑车在意大利海滩上飞奔,拥抱在一起体会温柔年华,是的,纵情的杨二车娜姆表面给人“滥情”的感觉,实际上,只有她自己清楚,把这些男人吸引到自己身边的,是自己身上的那种女性能量——她享受着女性的寻欢作乐的时光,一对多的关系在她身上成为可能。
但她自己也说:“自己的心,每一次让他们进来,给她一段浪漫,让人痛快、痛骨的爱情后,一切又离开了,她觉得一切就像一场梦。”这表明她那时的爱情态度是游戏式的,这其中也存在感情失意之后通过这种方式报复男性的动机。一对多并不能幸福,反而会带来抑郁和更不安全的境地。
秋季:一个自恋偏执的女人
在这部她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当观众的戏里面,他真是少有的好合作人。每一个回头和低头的暗笑、咬嘴唇的动作都是那么合着片子的情节。他终于悠悠地说着一句:第一次见面,我已经看出来你心里那把烈火。你是野性的,你是直接的,你是诱人的,你是我梦想的。
|
|
——《七年之痒》
爱情关键词:造爱VS做戏
这是杨二在表现和挪威外交官石丹梧相爱中片段的描写。这个被她作为王子来爱的人,据说也是一个喜爱拈花惹草的“花心男”,在跟杨二交往的时候,同时还交往着几个女朋友。这从石丹梧对待女性的那种本事和娴熟技巧就能推断出。只是,杨二凭着自己的手段和本事,在跟无数女性的情爱竞争占了上风。
她也承认,这段爱情有点像她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她要做戏给石丹梧看,其实也表明她对于男女关系的一种不够慎重,不够现实的态度。她在人格上有着典型的自恋偏执倾向,她的爱情对手其实都是她用来展示和证明自己女性魅力的工具,所以,她往往表演得有点夸张,有点过火。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表明杨二在感情中的一种独立态度,她觉得要获得爱,女性始终要作为主动的一方,去俘获那个自己看重的男人,让他为了自己而倾倒。杨二在制造气氛上可能确实比一些所谓的美女还要高段,她胜在生命力、野性和内在气势,她可能觉得性感就是千娇百媚的活物,而不是死气沉沉的美女玩偶。
在她的书中,我们也了解到她同石丹梧在一起的浪漫片断,那或许有她夸张的成分。但令我们不得不佩服的是,她始终能在爱情中保持那种高昂的热情和斗志,保持着对爱情生活的那份积极的享乐感。而另一方面,我们很难从她的书中找到她同石丹梧心平气和进行心灵交流的部分,这也可能是她的弱项和软肋——其一,是夸张做作的性格让她忙于表现自我,体验爱情的浪漫,而忽略了平实的心灵感应与交流;其二,毕竟中西文化的差异,让她并不大懂得西方的礼仪、心理模式,难以真正融入对方文化。在爱情方面,她可以做一个艺术家,迎合对方对于美的另类需要,却不是一个好的心灵魔术师,照顾他对于妻子的爱的需要。她后来的失败,在于她高估了自身的实力,而低估了双方在心灵与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总的来看,石丹梧还是十分宠爱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选择的不够慎重,以及做作的表演才能,让她把这段感情只是维持了七年,然后就烟消云散了。
冬季:一个自立自强的女人
失恋了,就去盖房子。我回来后日子很辛苦,但是独立,人有时候很可怜,想去挽回什么,但过去的事情就像水一样,倒在了地上,缘分已经尽了。我失恋三年时间,盖了两处房子,捐助了一所学校,装修了一处新家,附带六本著作,三次国际大型演讲。
爱情关键词:失落VS自立
“失恋了,就去盖房子”,这句话三毛在书中也写过。当年,荷西因工死去后,三毛自己呆在加纳里群岛的家中,俨然成了一个农妇,每天的工作就是伺候房前的菜地,双手沾满泥土,头上顶着星空。
女人面临情变或者是丧偶,该如何走出阴影?娜姆和三毛异曲同工地告诉我们:不要执著于精神上的思索和情感上的纠缠,而是来到大自然中去,偶尔的体力劳动有益于悲伤的派遣,能够帮助你找到“顺其自然”的平衡之道。
娜姆的家乡在泸沽湖,那里的风景应该给了失恋的她一些安慰,这是她的心灵故乡,她用自己的方法去进行心理调整,不至于让自己在心理上放不开而生病。其实,失恋后的娜姆可以说才真正回归到自我存在的原点。她的前半生应该都是在同男人的打交道中学习长硬翅膀,自己飞翔。同石丹梧的爱情结束,在她心中是一个大坎,她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面——抛却表演才华,需要内在聚敛和修为的一面。建房子和出书,应该都是她为了让内心真正脱离男人的怀抱,自我做主的良好行为。虽然,她依然会戴着花来到公众面前,而那花朵其实也代表了她爱情的伤口。但是她可能在蜕变,从对男人的迷恋和依赖中尝试真正独立,真正自足。
春去春归:他一会儿就回来
现在评委席上的杨二车娜姆表面看上去给人一种泼辣健康、快乐向上的感觉,但她的内心,其实正在经历剧烈的挣扎和煎熬。人在表面表现出的往往是跟内在相反的感觉,外在越正面,也有可能内在越抑郁。作为女人,她把自己的生活与心灵保养得还是比较正面和积极的。她不惧怕流言蜚语,而只是对某些压力(尤其是情感压力)的处理能力仍然欠佳。因为她可能还会不由自主陷入对于男人爱情的迷恋和瘾症里(从她在快男中的“花痴”评语可以看出)。
也许,我们的文化中应该欢迎这样的异类出现,她不过是在两性态度表达上更为直接,更为野性,也更容易沉迷(也许她只是下意识这样)。至于那代表她感情的快乐与伤痛的花朵,其实不过说明一个女人在爱情面前的痴慕与些微的愚蠢。她的真命天子不一定是外国人,而是一个懂得她的这些心理需要,心理上能跟她近距离沟通的男人。
来源:都市主妇 作者:郑莉(慧之馨心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