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禅意诗赏读】蔡兴乐《石头》(蓝卷)
(2021-01-24 22:04:23)
标签:
禅意诗歌赏读 |
分类: i现代i禅意诗i赏析 |
石头
有时,真的很是羡慕
荒野中一块石头
一块还未曾被千斧万凿
雕刻成佛的石头
又该是多么的幸运
没有耳朵,便听不见
刀子似的流言斐语
没有眼睛,便看不见
尘世间的蝇营狗苟
以及阴谋与丑陋
没有了祸从口出,或者
病从口入的嘴巴
免去牢狱之灾不说
保不准,还能够活它个
长命百岁
如此,又何乐而不为
王海烽读诗:把这首《石头》从蔡兴乐老师的诸多乡土题材的诗歌中选出,并归为“禅诗”,是因为它让我想起一句禅语——“不看不听不说”,与此诗的意趣颇为相近。一块石头,在未经雕凿之前,更接近于它的本质——“佛性”。就像我们与一切万物一样,本就具有佛性,而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从何而来呢?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看见的、听见的、言说的,并且把这些“执幻为实”。而“荒野中的一块石头/一块还未曾被千斧万凿/雕刻成佛的石头”,虽然它还没有“佛”的相,但它本质即是佛。
“没有耳朵,便听不见/刀子似的流言蜚语”——“祸从口出”,如果不能看护好自己的言语,那么还不如不说;“没有眼睛,便看不见/尘世间的蝇营狗苟”,这一句反映出作者向往清净生活的愿望;“没有了祸从口出,或者/病从口入的嘴巴/免去牢狱之灾不说/保不准,还能够活它个长命百岁/如此,又何乐而不为”从这里开始,作者已经巧妙地从“观物”拓展开去,更多的暗指人心。
木石非愚,人心弃恶。从善如流,回归佛性,即为禅。
简介:蔡兴乐,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诗创作委员会委员。有作品2000多件见诸《人民日报》《诗刊》等纸质媒体,并100多次入选年度散文诗、诗歌年鉴等重要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