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力危机下非政府草根公益组织(NGO)如何生存

(2011-01-28 13:18:17)
标签:

中国

非政府

草根组织

ngo元年

财经

分类: 管理研究

 

    非政府草根公益组织,熟悉的人习惯称之为“草根NGO”是这几年来比较时髦的叫法。其中,最有亮点的地方是“草根”二字。我一直思考这个词语的涵义,意识到词语本身隐喻着几个意思:来自基层,代表基层的声音;有着草一样的顽强意志和生命力;在社会组织网络的“生物链”中居于下端或者最下端,自身话语权的份量较弱;愿意为社会从小处着手做些事情,助推发展。

   

       非政府组织或说NGO,以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为契机,改写了整个NGO族群的形象。有学者甚至提议将2008年确定为“中国NGO元年”(此前也有学者将2004年确定为中国NGO元年),到底哪一年可以真正作为“中国NGO元年”,此处不做讨论,留给研究社会与政治学的专家学者们去高论吧。但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自2008年5月之后,NGO的社会认知度的确明显提高。而在此过程中,草根NGO也同步地发展起来了。

 

      不知道到2010年末,中国的草根NGO,注册的没有注册的,到底会有多少,但我猜想数量绝对是庞大的。仅从西南地区这几年NGO的变化,就明显感觉得到数量在不断增加。你到互联网上去搜一搜,很容易找得到这样那样草根NGO的痕迹,互联网作为草根NGO最低成本的声音工具,作用是显著的。

 

       我接触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社区综合发展这些领域的草根NGO更多一些。在所知道的草根NGO 中,既有发源于城市的,也有产生在农村社区的。既有与政府有些许关系的,也有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有的是由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有的是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2010年年末的时候,在成都遇到了来自四川阿坝州茂县名为“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是由当地两个地道的农民余家华兄弟,在2004年发起成立、并在茂县民政局正式注册、拥有机构代码证的的草根NGO,他们在忙于农事的同时,关注社区环境保护,甚至包括反偷猎,倡导当地村民热爱环境、热爱森林、热爱动植物,目前正试着探索社区生态旅游,非常难得。    

   

 

      “自我生存”说得更直白些是支持其生存的“资金来源”,应该是草根NGO长期以来面临的最大难题。没有运作资金,草根NGO的项目活动根本就无法开展,NGO的使命与任务也就无法正常履行。目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为了支持草根NGO,一些具有实力的国际机构,例如“基金会”,还有一些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企业,都在尝试着采取各种小额资金项目的方式,从能力和资金上来推动草根NGO的工作。但是,拿别人的钱,也就不得已要按照别人的“想法”来包装项目和做事(这是社会法则,人之常情)。不过,即便是这样,因为申请项目的草根NGO比较多,还不是谁都能够取得成功的,更何况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干预因素。

      

       一些基金会或者类似机构资助的小额项目,评估项目本身质量、执行团队能力并确定项目优先顺序的方式正在不断地变化,呈现出:由内部管理层直接评估到外围专家非公开集体评估,再到外围专家公开评估同时申请项目的草根NGO参与现场答辩的方式的变迁。无疑,方式是越来越公开、透明和相对的公正。但是说到公正,即便在公开答辩的场合下,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这取决于专家的背景以及专家自身的公心程度。参加过一些机构的项目评审,无意中发现过这样的问题,个别专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纠结导致对评审程序上的不当影响。这也给草根NGO申请项目带来了人为的障碍。

      

       今天,虽然如此发达的互联网给广大的NGO提供了关键的信息平台,但截至目前我们都还没有太多机会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得到草根NGO公开的财务报告,当然,也可能人家认为没有必要在网上公开这些属于机构自身的“机密”吧?毕竟,很多草根NGO自身的性质不要求一定这样做。就接触的不少NGO 的运行情况来看,财务状况是很不乐观的。有的NGO或许一年难得做到项目,有的可能名存实亡。大多数草根NGO的普遍财务状况用一句话两个词来总结,那就是:缺钱,步履维艰!

     

 

       草根NGO如何生存?在此抛砖引玉谈一些看法,目的是希望并推动他们生存得更好,也因此能够更好地为国家、为所在的社区的公益事业多做贡献。

 

       首先草根NGO机构自身的法律地位决定着其生存的资金来源。当前国内草根NGO的法律地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草根NGO通过民政注册,这是最符合NGO需求的法定地位状态,还有是通过工商系统注册、带有企业性质的草根NGO。但是更多的草根NGO,处于未注册坚持在做项目状态。

 

        国内草根NGO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部门补贴、国内外基金会资助、社会企业赞助、合作项目参与、自我创收以及个人捐资等等。政府补贴而言,主要对象应该是社会事业领域的NGO吧,公益领域也有不少。

 

       一个还没有正式注册的草根NGO,申请项目合作参与或者通过经营活动等方式进行开源都会受到强烈的制约,难度特大。还好,国际基金会对这些草根NGO情况也比较了解,往往在审核项目中很少将机构是否已经注册当成必要条件。所以,这部分NGO申请基金会项目或者一些大的机构项目,是有可行性的。

 

       正式注册的草根NGO,根据其注册的机构性质不同,开源的可能性也会有有所不同。在民政系统注册的草根NGO,根据国家关于社团管理的法律法规,寻求社会支持与捐助是主要的筹资方式吧,当然也可以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或者项目合作;在工商系统注册的草根NGO,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筹措资金:一个是争取相关基金会或者项目伙伴的资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资金来源就是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开源,而我更看好后一条途径的生命力。

 

        所有公益草根NGO,在开展公益事业的过程中,始终不要忘记与所在社区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衔接,要尽可能地将本机构所从事的工作融入到政府倡导和推动的大事业中去,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与主流文化步调的一致性,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让NGO成为政府的“连襟”,“浮(府)云我云”,而是建议草根NGO成为政府的战略伙伴,唯有这样,草根NGO才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制下发育成长。

      

       关乎草根NGO生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更具体的说是草根NGO的人力资源及其综合能力。任何草根NGO都有必要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营销能力、融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草根NGO 是否能够说服别人,并建立起在相关利益者中的信任度与知名度,赢得相关利益者的认同、帮助和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