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译文(六)
(2009-05-07 18:16:52)
标签:
太后匈奴长乐宫未央宫汉惠帝长安文化 |
四年(庚戌、前191)
汉惠帝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
[1]冬,十月,立皇后张氏。后,帝姊鲁元公主女也,太后欲为重亲,故以配帝。
[1]冬季,十月,惠季立张氏为皇后。张后是惠帝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吕太后想亲上加亲,所以将她嫁给惠帝。
[2]春,正月,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
[2]春季,正月,朝廷下令推荐民间孝顺父母、和睦兄长、努力耕作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
[3]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
[3]三月,甲子(初七),皇帝行成年加冠礼,大赦天下。
[4]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
[4]检查法令中对官民有防害的条目,废除秦律中禁止携带、收藏书籍的“挟书律”。
[5]帝以朝太后于长乐宫及间往,数跸烦民。乃筑复道于武库南。奉常叔孙通谏曰:“此高帝月出游衣冠之道也,子孙柰何乘宗庙道上行哉!”帝惧曰:“急坏之!”通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矣。愿陛下为原庙渭北,月出游之,益广宗庙,大孝之本。”上乃诏有司立原庙。
[5]惠帝认为去长乐宫朝见太后及平时前往时,经常清道警戒,使百姓惊忧,便在武库的南面修筑了一条空中道路。奉常叔孙通劝阻说:“那是每月举行高帝衣冠出巡仪式的道路啊!子孙后代怎么能在祖宗的道上行走呢!”惠帝惊惧地说:“快快拆去!”叔孙通又说:“天子没有错误的举动;现在路已经修了,百姓也都知道。希望陛下在渭河北面再建个原庙,可以到那里去举行高帝衣冠出巡仪式,这样也扩大了宗庙,是大孝的根本。”惠帝便下令有关部门修建原庙。
臣光曰: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是以仲虺美成汤曰:“改过不吝。”傅说戒高宗曰:“无耻过作非。”由是观之,则为人君者,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今叔孙通谏孝惠,乃云“人主无过举”,是教人君以文过遂非也,岂不缪哉!
臣司马光曰:错误,是人人都必定无法避免的;但只有圣贤能知而改正。古代圣 明的君主,怕自己有错误不知道,所以设置批评君主的诽谤木和劝阻君主的敢谏鼓,哪里会怕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呢!所以仲虺赞美商汤王说:“改正错误决不吝惜。”傅说劝诫商王武丁道:“不要因为怕别人耻笑便不改正过失。”由此而见,做君王的人,本来就不是以不犯错误为贤明,而是以改正错误为美德。这里叔孙通却劝谏汉惠帝说“天子没有错误的举动”,正是在教做君主的文过饰非,岂不太荒谬了吗!
[6]长乐宫鸿台灾。
[6]长乐宫中鸿台发生火灾。
[7]秋,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丙子,织室灾。
[7]秋季,七月,乙亥(二十日),未央宫的藏冰室发生火灾。丙子(二十一日),织造室发生火灾。
五年(辛亥、前190)
汉惠帝五年(辛亥,公元前190年)
[1]冬,雷;桃李华,枣实。
[1]冬季,雷声响起,桃树、李树开花,枣树结果。
[2]春,正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
[2]春季,正月,再次征发长安周围六百里内男女民工十四万五千人修筑长安城,三十天后结束。
[3]夏,大旱,江河水少,溪谷水绝。
[3]夏季,大旱,长江、黄河水少,溪谷干涸。
[4]秋,八月,平阳懿侯曹参薨。
[4]秋季八月,平阳侯曹参去世。
六年(壬子、前189)
汉惠帝六年(壬子,公元前189年)
[1]冬,十月,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1]冬季,十月,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2]齐悼惠王肥薨。
[2]齐悼惠王刘肥去世。
[3]夏,留文成侯张良薨。
[3]夏季,留侯张良去世。
[4]以周勃为太尉。
[4]任命周勃为太尉。
七年(癸丑、前188)
汉惠帝七年(癸丑,公元前188年)
[1]冬,发车骑、材官诣荥阳,太尉灌婴将。
[1]冬季,征发战车和骑兵、步兵前往荥阳,由太尉灌婴统率。
[2]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2]春季,正月,辛丑朔(初一),出现日食。
[3]夏,五月,丁卯,日有食之,既。
[3]夏季,五月,丁卯(二十九日),出现日全食。
[4]秋,八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宫。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安陵。
[4]秋季,八月,戊寅(十二日),汉惠帝刘盈在未央宫驾崩。大赦天下。九月,辛丑(初五),惠帝下葬在安陵。
初,吕太后命张皇后取他人子养之,而杀其母,以为太子。既葬,太子即皇帝位,年幼;太后临朝称制。
当初,吕太后让张皇后找个别人的孩子来抚养,杀死他的母亲,以他为太子。惠帝下葬后,太子登上皇帝之位,因为年幼,便由吕太后在朝廷上行使天子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