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眉公集诸孙义田语云吕叔简杂谈 |
诫诸孙书
诸孙知悉,余自离宁绥以来,不与汝等相见者十数年于兹矣。此十数年中,余因国事,南北奔驰,无暇问及家事,不知汝等学业有无进步?每一思念,夜不成寐。民国十五年春,在平地众军次,曾有训诫子侄书,约举八事,定为规则,汝等倘能熟读深思,必已遵守训词,力图上进。乃余近日询之里人,汝等不谙人情,不知时事艰难,时常驰马射击,而于学问一道,殊无所闻,实觉失望之至。今将胸中历年所蕴蓄者,为汝等剀切言之。余家以武功显著,余既半生戎马,为国效力,汝伯汝父均各转战数省。于革命史上,稍有达树。汝等练习武事,似不得谓为过当。惟今之从军,首重学识,与昔日之专以勇猛见长者迥异。欲求深造,仍须从读书入手,方能融会贯通,成为大器。若舍本求末,势必嬉游无节,沾染习气,甚非讲求自立之道也!夫不求学问,则身心日放,物欲纵而诱之,流失将无所底止。善乎,曾文正公之言曰:“管教子弟,不宜多给钱用,尤不宜多做衣裳。”又语云:“第一期家庭教育,不在父而在母,因为未就外傅以前,最亲近者莫过于母。历史记载,如孟母、陶母、欧母、柳母等,教子成名,不胜枚举。所以作母亲的,对于儿辈言动行止,处处留心,时时约束。以上二则,实属甘苦有得之言,允宜奉为金科玉律。余自少承庭训,兢兢业业,惟恐或失,故能历任疆圻,匡扶时局。汝伯汝父等,幼时母教已不甚严,幸余随时提命,促其努力,始收今日之效果。现在汝等安居乡里,有逸乐而无顾虑;汝母等囿于闻见,随习俗而乏远图,以致爱而不教,纯任放弃。长此以往,诗礼之家风何在?纨绔之陋习更深,在家庭不能为优秀之子弟;在社会岂能为健全之国民!将何以上承庇荫,下畜妻孥?此余所惓惓难忘者也。且余家一门节钺可谓幸矣!大家巨室之子弟,必先有和平忠厚之心,恭俭谦让之行,方足以持盈保泰,绵先泽于无穷。果能如是,戚党咸受薰陶,乡闾互知效法,积之久而地方浇漓之习,浮伪之风,或且为之一变。是汝等言行举动,实为乡人所注目,于以辨家教之宽严,家连之隆替,推而及于人心风俗,关系殊非浅鲜。顾可不自检束,受人指责乎!书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每诵斯语,辄为寒心。余愿一乡之人称汝等为善士,不愿一乡之人称汝等为豪士也。总之,书不可不读,学不可不讲,德不可不修,骄奢淫逸之事不可有;戒慎恐惧之念不可无。带一分书卷气,则性情自免粗疏;存一分退让心,则礼节自无逾越。平日格外注意,临旧地攸往咸宜。持身之要道。抑亦处世之良规,况汝等年岁已长,俱各生有子女,若不奋勉振作,克自树立,试问为人父者何以教子?余实为汝等危之。语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余又愿汝等勿以席丰履厚为乐,而以承先启后为急也!余因此事日夜焦灼,拟令汝等,出门阅历,增长学识,求终身立足之地。奈连年战事,交通梗塞,以致未能实现,亦属无可如何!然日月云迈。荒废可惜!为汝等前途计,首宜培养心田,恒使方寸之地,善念油然而生。对于社会,时存救济贫穷之心,力行施舍钱米之事,不但以我之有余,补人之不足,尤应预为节省,藉便取求庶足立博爱之初基,彰吾教之美德,而又慎重交游,近益友以扩见闻;屏损友以防习染,立身处世,方有把握。所有上列各语,务速切实奉行,毋再因循游惰,故步自封,或者当有成材之希望。近阅关中王文恪公六事箴言,内中所载,皆前贤往哲治身涉世之圭臬,择要录后,汝等细心阅看,万勿疑为迂阔。现在世界潮流日新月异,生活程度愈来愈高,余家远处西陲,族大人众,支持尤为不易,加以近年天灾人祸,甲于各省,尤非崇尚节险,不能养元气而迓祥和。修身齐家治国,事虽异而理相通。幼学壮行,当先尽其在我。先总理三民主义救国之道,无所不包,亦宜列为课程,遂条研究,必使确有心得,为日后出而应世之具,并将近日学业,详细函陈,以慰余意。至要至嘱。
云亭手谕廿年元月
摘录六事箴言于后
持身二十四条
居官十六条
处事十条
持身
孙思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林浦曰: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张文节曰:人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温公曰:吾无过人者,但生平所为,未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刘元城问尽心行已之要,公曰其诚乎,问行之何先?曰:自不妄语始。
范忠宣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王伯厚曰:处百患而求平安者,其惟危惧乎,故乾以惕无咎;震以恐致福。
薛文清曰:英气最害事,浑含不露圭角最妙。
吕叔简曰: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怏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此是千古严师,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此是千古严刑。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身要严重;意要安定;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简切;心要慈祥;志要果毅;机要缜密。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举止看见识。
钱蔚宗最乐编曰: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
史扌晋臣愿体集曰:尽其在我四字,可以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亦可以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颜云推曰:有学术者触地而安。
程母侯夫人曰:人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
方蛟峰曰:富莫富于蓄道德;贵莫贵于为圣贤;贫莫贫于不闻道;贱莫贱于不知耻。
吕近溪曰: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陈白沙曰: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刘念台曰:一诚立而万善从之。
玉华子曰:万像皆能夺人之神,惟俭足以御之。
夏寅曰: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可惜,此日闲过可惜,此身一败可惜。
持家
柳王比曰:为家以正伦理、别内外为本,以尊祖睦族为先,以勉学修身为要,以树艺牧畜为常,守以节俭,行以慈让,足己而济人,习礼而畏法,可以寡过,可以静摄,而无扰扰于前矣。
范忠宣公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汝曹但尝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吕荣公曰:“恩仇分明”,此四字非有道者之言也;“无好人”三字非有德者之言也,后生戒之。
朱晦庵曰:居家之病,曰饮食,曰土木,曰争讼,曰玩好,曰惰慢,有一于此,皆能破家。其次贫薄而务周旋;丰余而尚鄙啬,事虽不同,其中之害,或无以异。
张敬夫曰:为人父者,当修身以率其子弟。身修则将有不言而威,不令而从者矣。
张氏训子别的因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
吕叔简曰:闺门之事可傅,而后知君子之家法;近习之人起敬,而后知我独有之,必有奇祸。
高忠宪曰:子弟能知稼穑之艰难,诗书之滋味,名节之堤防,可谓贤子弟矣。
朱方伯训子潮远曰:安贫读书,守礼修身为上。一个“谦”字一生受用不尽,两个“勤俭”字子孙享用不了。
居官
朱晦庵曰:古之名将皆慎重周密,如武汉未然终日钦钦,常如对阵。要做大功名宦越要谨密,未闻粗鲁阔略而能有成者。
吕东莱曰:士能寡欲,安于清淡,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外物也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李文定曰:仕宦至卿相不可失寒素体君子无入不自得者,正以磨挫骄奢不至居移气,养移体也。
真西山曰:想古今事。未尝无所本。诸葛武侯平生所立事业奇伟,然求其所以,则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而已。盖此四者,乃武侯事业之本,而诚之与公可其本也。
王伯厚曰:延平先生论治道必以明天理,正人心,崇节义,励廉耻为先。
薛文清曰:为官最宜安重。下所瞻仰,一发言不当,殊愧之。
刘忠宣曰: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
杨一清曰:当今为政之务,在安静不在纷扰,在宽简不在烦苛。
陈眉公集曰:未用兵时全要虚心用人;既用兵时全要实心活人。
潘府曰:居官之本有三:薄俸,养廉之本也;远声,色勤之本也;去谗;私明之本也。
魏环溪曰:俭美,德也,仕路诸君子崇尚尤急。去一分奢侈便少一分罪过;省一分经营便多一分道义。
熊勉庵曰:风俗,天下之大事;廉耻,士人之美节。为政者当以扶纲常,正名分,重道义为第一。
前辈教人居官,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爱民不言惠,助强不言威,事上致敬不言屈已,礼贤下士不言忘势,庶于官箴无参。
王朗川言行汇纂曰:居官不可作受用之想,天之生我异乎众,与以治世之职,是造福于世之人,非享福之人也。
魏郑公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吕叔简曰:为政之道,以不扰为安,以不取为予,以不害为利,以行所无事为兴废起敝。
居乡
范文正公曰:吴中宗族,固有亲疏,然吾祖宗视之,均是子孙,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自祖宗来积德百余年,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入家庙乎!于是恩例俸赐,赏均于族人,并置义田宅云。
蓝田吕氏曰:凡乡之约四:一曰德业相劝;二曰过失相规;三曰礼俗相交;四曰患难相恤。
陈几亭曰:士奢民奢,士俭民俭。
汤潜庵曰:士大夫居乡,兴学、立教、变风俗是第一要务。
魏环溪曰:恭谨忍让是居乡之良法;清政俭约是居官之良法。
史扌晋臣愿体集曰: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亲。治家严,家乃和;居乡疏,乡乃睦。
王士晋宗规曰:尊尊老老贤贤,此之谓三要。矜幼弱,恤孤独,周窘急,解忿争,此之谓四务。引伸触类。为义田义食义学义冢。教养同族,使死生无失所,皆豪杰所当为者。
温节孝曰:但愿亲戚人人丰足,宁我只贫自守。若使一人富厚,九族饥寒,便是极缺陷,处非大忍辱,不能周旋其间。
唐翼修曰:富贵居乡,被人侵侮,往往有之,然毕竟是我好处。若使人望影远避,无敢拾其田中一穗者,虽是快事,然其人可知矣。
处事
薛文清曰:处大事不宜大厉声色,付之当然可也。
王文成曰:凡处事宜视小如大,又须视大如小。视小如大见小心;视大如小见作用。
吕叔简曰:应万变索万理,惟沉静者能之。是故水止则能照,衡定则能称。先众人而为,后众人而言。
干天下之事者,智深勇沉,神闻气足,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虽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去。
高忠宪曰:天下事,败于邪见之小人,无见之庸人,偏见之君子。君子见一偏,遂与小人庸人等,可不惧哉。
陆桴亭曰:昔人有言,天下甚事。不因忙后错了。世仪道。天下甚事,不因怒后错了。气一动时,不可不即时检点。
赠言录曰: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
处人
文中子曰:多言不可以与远谋,多动不可以与久处。
邵康节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
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
薛文清曰:君子以庄敬自持,则小人自不能近。
小人有功当优之以赏,不可假之以柄。
吕叔简曰:余行年五十,悟得五不争之妙: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节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陈眉公集曰:天下容有曲谨之小人,断无放肆之君子。
高道淳最乐编曰:人用刚,吾以柔胜之;人用术,吾以诚感之;人使气,吾以礼屈之,天下无难处之事矣。
李文贞曰:以父母之心为心,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无不爱之民物。
史扌晋臣曰:小人固当远,亦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待富贵之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之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