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狼图腾》有一年多了,一直以矛盾的心情在承认着一些观点,比如作者把华夏民族的性格比喻为农耕民族特有的羊性,要和游牧民族的狼性融合才能铸造出更强悍的民族性格。虽然我不能完全接受,但这样的书很难得,这样的作者也很难得。
又听说出了本《藏獒》,我迟迟没有买来看。一则因为狼图腾的内容还没消化完,二则我认为类似的题材很难写出新意,可看可不看。
但是,前天在一个饶不过去的书摊上,我还是顺手买了一本《藏獒》,回来后一翻,347页,结果没想到,一口气看完,是那种久违了的畅快淋漓的感觉。
很明显,《藏獒》有针对《狼图腾》的意思。狼是利己的,藏獒是利他的。在利己与利他这个问题上,两本书的观点是不同的。狼的利己,虽野性十足,但章法分明,所谓狼道是也。而藏獒的利他不但是先天性的,还是高贵的和人性化的。体格高大魁梧的藏獒,在正面的人性面前恭顺臣服,在负面的人性面前嫉恶如仇。
又想到民族性的问题。中华民族的狼性成分仿佛真的不够,忍让与屈辱常常尾随在我们民族鼎盛时期的后面。对中华民族封闭而自大的文化而言,狼的利己之法就象一剂苦口的良药,使我们正视民族性格中的潺弱之处。而藏獒的高贵和忠诚,仿佛如珍贵的补药,促使我们更加珍惜这些优良品质在民族性中的完善和加强。
这是我看完《狼图腾》后我写的一首诗,就算读后感吧,以此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狼》
千年创伤的路上
一匹孤独的狼
细碎地脚步抖落着
身后远去的尘烟
偶尔来到这图腾前
看到了尖嘴和獠牙的像
那是我的祖先吗
那可是我的脸
眼里闪着幽暗的泪光
仰头一声喊
只有夜幕下空荡荡的回响
和漫天星斗中西北的那一片
掉头
转身
溶入夜色中
留下一道银灰色的殇
夜的森林夜的黑
无言的满天星光
我獠着牙尖着嘴
迎着慢慢变冷的风
向前
天亮的地方的那颗星
你能看到我
碎步抖落着身上的尘烟
草尖上的露珠仍然湿了我的爪
树上的翠鸟仍然在晨光中戏耍
可我怎么也放不下
昨晚看到的
那个图腾
和尖嘴獠牙
我不愿做图腾的守护者
那是一幅心碎的画
我是狼
属于苍茫荒原的狼
也属于那无边无际的天
我能代表什么呢
我能启发什么呢
既是把我塑成了雕像
也无法知晓
图腾后面千年的风和霜
想起了那处丰美的草原
和那头被我们围攻而倒下的牛
想起了那个荒芜的山坡
和那只我吃掉的羊
想起了我们的洞穴
和洞穴中的孩子们
想起了风沙中守望的妻子
还有那一次简单的爱恋
就这样
在大漠的最深处
在深山的密林间
数量越来越少的我们
仍然
不死的活着
活得
艰辛而忧伤
千年的时光
千年的梦幻
千年的道路
千年的创伤
就这样坚守着
那份千年的誓言
那份对荒原的爱
和对天的奉献
牛羊泛滥
草原会消失
在牛羊的生死之间
我们寻找对荒原的爱恋
种族懦弱
家国会灭亡
我们以强悍不屈的个性
提供了勇者生存的典范
远处传来同伴的声音
还有草原的呼唤
我仰天一声长嚎
对天的诺言在嚎叫中兑现
图腾已被风干了
图腾背后
是千年不变的
信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