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与案例分析(一)
(2009-11-12 14:54: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大家谈 |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工具性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 ”、“ 阅读 ”、“
写作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5、新课程倡导 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7、汉语拼音能帮助 识字
8、识字是 阅读和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挂图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
各科教学的活动和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交际 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和沟通
14、
15、阅读教学过程是 学生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 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 新旧知识间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 ,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 学生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
学校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语文学习时空 ,增加 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
,强调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 主动探究 、 团结合作 、
勇于创新精神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语文素养 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
27、 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 用词准确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
29、学生只有认识了 一定数量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
, 融为一体
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 、
理解
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
参与意识
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全体学生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
倾听、表达
36、课堂即时评价对
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
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文,丰富 语言的积累 ,培养 语感
4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
41、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42、课程是
4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
4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 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读书笔记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汉语言的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养成的一种涵养水平。
2、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4、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5、对话
7、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可以理解力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那些与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人都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比如教师、学习伙伴、家庭成员等。
10、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那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指语文教材、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各类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设施等。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如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
12、体验学习:是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面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13、“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4、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有关三维的明显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三维目标交融在一起。
16、生字复现:是非常高效的识字教学途径,多种形式的复现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识字的效率,提高识字的趣味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