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N1专题之“甲流“第二波”来袭”
(2009-09-25 19:11:32)
标签:
h1n1甲型流感南方周末杂谈 |
分类: 剽窃来的精品 |
《科学》杂志9月10日在线发表的一篇最新的研究论文预测,在一年的时间里,甲型H1N1流感将感染25%到39%的世界人口。9月11日,在卫生部的例行发布会上,卫生部应急办副主任梁万年表示:“中国绝大多数人口都是易感人群,据专家估计,今年秋冬,中国将有数千万人感染。”
尽管到目前为止H1N1流感在临床上都是温和的,死亡率并不高,但陈冯富珍说,“最令人担心的事实”是40%的死亡者为年轻的成年人,他们本来身强体壮,病毒引起发烧后五到七天死亡。
特别令人担心的是北半球秋冬季可能出现的甲流“第二波”。这是各国专家都在提出的判断。一些预测显示,到今年底,美国将有半数的人口被感染;圣诞节之前,伦敦将有15%的人患病。
流感在秋冬季回归之前,先出现一个“使者波”(herald
wave),这种规律在历史上的历次流感大流行中都有体现。1918-1919年甲型H1N1流感首先在1918年春天出现了温和的一波,然后在秋天出现了极其致命的第二波。1957-1958年的甲型H2N2流感最早在1957年的夏天暴发,而一直到了秋天才传遍全美,并在10月达到顶峰。
在应对今年春季到来的“使者波”的过程中的经验看,有效的措施包括信息公开、快速检测、治疗和隔离、近乎强制性的洗手。同时,无效的措施则有禁止旅行、关闭学校、过量使用抗生素、使用薄纸做的口罩。
学术期刊《医疗评估》(Value in
Health)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对流感疫情的控制各种方法中,接种疫苗是成本效益最高的,而关闭学校是成本效益最低的。
伦奇尼等人指出,接种疫苗来增加人群的免疫,降低传染人数,它实际上能达到两个效果:其一,减缓病毒的传播,降低疫情的峰值,这样也就降低了医疗的压力;其二,降低总体的患病率和死亡人数。“接种疫苗的效果严重取决于接种率和接种与大量传染开始之间的相对时间。”他们表示。
以下文字节选自 南方周末报
原题为甲流疫苗:“绝对安全”是“绝对误导”
作者:黄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