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杂感
(2021-11-12 20:55:04)
标签:
考察谈话回忆历史 |
分类: 杂感 |
常见报道,某贪官劣迹败露,双规收审,经常可以看到“长期以来……”,“从未坚持……”,我也曾为之困惑:既然他长期以来……,从未坚持……,那怎么会一步步提拔上来,占据如此高位。我们是有着严格的考察机制的,而且每次提拔后到任时的介绍,都是“高大上”的,自己的表态当然也是豪言壮语,感动得台下潸然泪下。造桥建房,现在好像还有个终身责任追究制的,那这样的情况是否应该追究一下呢?当然主要追究到任以后的问题,至少这样也就不会出现“长期以来……”“从未……”的情况。
其实,关于考察,我就亲身经历过多次,其中两次印象太深刻了,本来准备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上一笔,但是思考再三,还是把它删去了。作为趣谈,在这里说说无伤大雅。
三十年前,我当时所在的单位需要增补一个副系主任,于是我成了考察对象。记忆中,全系教研室主任、支部书记、副教授以上的人员参与了考察谈话,据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总支书记无意中透露,那次考察谈话,系里的教工百分之九十以上赞成推荐我出任副系主任,也就是说被找去谈话的教工有四十人左右,其中36 人以上是投了我的票,据说在向常委会汇报时却成了“某某某略多于某某某”,就这样,时任总支委员、教工支部书记、系工会主席的我落败于一个从没有担任过社会工作的非党员教师。此次事件,因为我清楚其中的关系,所以对于我倒也无所谓,因为我不久就离开了,但系里的矛盾却从此公开化了。
第二次是大概十八九年前,我被学校指名考察提拔为正职,室主任、支部书记、副高职称以上的员工被分别找去考察谈话,有趣的是也是近四十人的谈话对象,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员工力荐我出任。可汇报上去时因为其中有几个中层以上的对象反对,结果被夸大了,于是要求扩大谈话对象的范围,成了几乎是全员谈话,剩下的四十多人也被找去了,连临时工也没有落下,结果这次无一人提出不同意见,几乎是一致推荐,本来也很好理解,因为我“对立面”就那么几个,前面已经找去谈过,后面当然没有了。结果,却又因此得出结论,说这次没有一点不同意见,不正常!因此被搁浅了两三个月,直到主管校长觉得这样将严重影响工作了,才在常委会上由比较了解我的校长和两位副校长的坚持提名通过了我正职的任命。
从此,也正因为有过多次这样的经历,所以,我对于什么“考察”之类的事不仅自己看得很淡,而且也没什么兴趣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