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载之一  牌子扛回去以后

(2016-03-23 08:24:26)
标签:

出版社

挂牌

筹建

历史

分类: 生活散文

 

连载之一        牌子扛回去以后

                                                               

     19921022,苏州大学老东吴校园里喜气洋洋,多条祝贺的横幅横挂在校园大道上空,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苏州大学出版社挂牌仪式”。

经历了众多部门的努力,经过几任领导的奔走呼吁,在一批知名老校友的支持下,苏州大学终于获批成立出版社。一所著名的地方高校却没有成立出版社,这是历任校领导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必须申办成立学校自己的出版社,就成了多年来学校工作中每年必提的工作计划。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成立出版社谈何容易!江苏已经有四所部属院校建立了出版社,在当时的形势下,要继续增加出版社,困难重重。省属的重点大学有许多所都在各自暗暗使劲,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希望能首先获批建立。

“为了成立我们学校的出版社,我们几任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同志,吃尽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终于在老校友们的支持下,拿到了批复。”时任学校党委书记的程肖鹏同志在成立大会上动情地叙述了申办的经过。是啊,光是学校的老校友,费孝通(费老还为出版社题了社名)、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为了母校出版社的成立,他们一个个奔走呼号,鼎力相助。

批复下来了。于是,紧锣密鼓,学校组织了筹备小组,招兵买马,迅速开始了筹建工作。我,其时正被学校纳入考察对象准备另有任用,15年前毕业分配时系党总支希望我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全省其时就一家出版社)工作,但被我拒绝了,现在看到学校筹建出版社,正考虑由于各种原因而准备离开自己长期从事的学科教育科研岗位的我,心动了。虽然我在当时也是应聘对象,但是实际上我已经参加了筹备小组的全部工作,与拟任常务副社长和总编辑的两位筹备组负责人一起,开始了筹备工作的运作。

第一部稿子的商量,是在学校东区我的5楼寓所客厅里进行的,事后也是我骑着自行车去作者家里的……

办公楼新址(原财经学院的图书馆)的改造草图与规划是我拟就的,后来的装修改造就是根据我规划的格局实施的…..

我内定的岗位是支部书记(我当时已经是中文系的总支委员、教工支部书记)兼社办公室主任……

成立大会结束了。我扛着崭新的出版社的牌子,挂在了天赐庄十梓街一号学校大门南侧原第四宿舍楼下临时的两间办公室外面。

很快,学校党委书记找我,因为法学院院长(一年后升任副校长)从美国回来,他准备重振法学雄风,想要找个助手,希望我能去救个急,因为他点了我。出于与院长的关系和服从组织的决定,我答应了。

于是,我这个出版社筹备小组成员却终于没有成为出版社的第一批员工。当然,期间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抑或是缘分没够?……

                 于是,我到了法学院,分管创收、成人教育工作和院办公室,一干就是两年。不过我并不后悔,在法学院再次起步的这两年中,我团结了全院的中青年教师,齐心协力,很快把全院的创收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仅花了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我“成人教育两年把某某学院挤出江苏”的目标,当年就在全省11个省辖市办起了13个成人教育的教学班,学员数超过了1300人。两年中,我与院里中青年教师成了好朋友,他们从不把我看成领导,我是他们的老兄,“老大”就成了那时他们对我的习惯称呼,一直延续至今。我珍视这段经历,还因为这段工作经历为我后面的出版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出版资源。我怀念这个时期的生活,那些年轻的朋友也无论我走到哪里,一直是他们心目中的“老大”,在我离开法学院很多年后的一天中午,他们叫我去吃饭,去了才知道那天正是我离院10周年的“纪念日”——199579。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