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话筒”也许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记全国第二届华夏之声校园主播大赛金奖获得者王佳珍
几近中午的时候,微信传来我等待已久的消息,全国第二届华夏之声校园主播大赛决赛落下帷幕,我一直关注的小朋友是金奖得主,我兴奋了,小家伙果然不孚众望,初赛、复赛一路过关,终于把金奖收入囊中——她就是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2014级学生王佳珍。
午休是泡汤了,于是就敲起了键盘……
她进入我视野的起因很早。那还是我兼任研究生导师参加新生的开学典礼上,坐在第一排的我,收到了背后一个后来才知道是“大学新闻社”主编晓乐同学的一沓子《大学新闻》报纸,说是请总编老师指正。那时,她还没有进校。“大学新闻社”是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学生一个颇有影响的学生社团,他们办了一份相当不错的报纸。从此《大学新闻》就一直在我的视野里,于是也就有了去年11月10日的与全体大学新闻社成员的一次集体聊天,但是,她,我没有印象,后来才知道,她才进校两个月,属于小学妹的她,那自然是学姐学兄们的场面。
她,有着南方姑娘典型的娇小的身材,浓浓的眉毛,纯真还带三分稚气的脸庞,交谈时扑闪着有神的一双眼睛,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说话的神态,分明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女孩。她来自皖南池州的一个小县城,2014年考入苏州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在“大学新闻社”负责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发布推送。我没有上过她的课,论辈份,她也许连徒孙也挨不上,因为她的老师的老师还是我的学生。 感谢新技术,出现了众多的新媒介,微博、微信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几乎是零距离了。翻看微信,应该是今年2月5日,她请求我在微信里加她,问清了她的真实情况,她就成了我朋友圈里的一员,于是,我们就有了“面对面”的交流。
“吴老师好,(调皮)我现在是负责大新微博更新的小成员,希望在微博上能和您有更多的互动哟(调皮)”——这是2月5日我在我的微信圈里加她后她发给我的第一条微信。于是,微信成了我们之间交流的工具。其间有她新年到来时发来的春节祝贺,她家庭情况的介绍,池州石台那美丽风光的照片,学业的规划从普(普通话)测到英语六级、从双学位到社团工作、从考研到读书计划无所不谈。在微信里告诉我,说早就“认识”我了,她们使用的教材有不少上面我挂的是编委会主任,呵呵,那是我策划组织出版的教材。在微博上看到我在母亲忌日重新挂出的悼念文字《母亲十年祭》,就与我商量要把我这篇文字在她们的公众号上以荐读的形式推出,我同意了。
当然,也有与我诉说心中郁闷的时候,为了微博上发了一条学校某宿舍破旧的消息而被“谈话”感到忐忑不安,其实是某院学生会主席听老师说后在朋友圈里发的,小朋友看到就在微博上发了此消息。我安慰她,你们也是民间认为嘛,学校固然有学校的考虑,又正值招生宣传之时,不过,那个宿舍与新校区的宿舍相比,其实这样说也不为过嘛。小家伙伤心地说:“我也没想到事情会搞这么大,(流泪)下次做事一定会小心核实。我就是觉得这事弄得连我们老师都连累了挺抱歉的(伤心)”。在我的安慰下,小家伙终于平静一些了。我们的交流互动中,还因为她与我的一个年轻编辑的名字就一字之差而发错闹过笑话。
每个月回一次苏州的我,虽然来去匆匆的两天时间,应约我们有了第一次的见面,近中午见面的时候,她还直为自己因为晚上推送微信过晚而因此上午迟到致歉。交谈中,我益发坚定了当初的印象,的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7月6日,她兴冲冲地告诉我:她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校园主播大赛,经过评委审定,从初评的200人中进入了72人的复赛了。我连忙打开网页,了解赛事:“华夏之声校园主播大赛”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办、面向内地及港澳高校的专业性竞赛活动,已经成功举办过一届。本届大赛除延续首届的模式外,从初选开始即通过新媒体助推赛制创新。赛事共分为初选、复赛、优胜选手封闭训练及决赛,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获胜的高校选手将于7月29日、30日免费赴北京参加培训及决赛。
72进16,大有希望。我随手发她微信:“争取进入决赛,师祖为你加油!我在北京欢迎你!”还立即联系了学院两位已经毕业分别在省、市电视台当主播的她的学姐,让她找她们求教。7月20
日下午,她发来微信:“我上午把复赛比过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进决赛,希望有好运(开心),师姐也给了我一点建议,很受用,谢谢老师啦(欣慰)。”7月21日下午1点多,她发来微信:“老师好,组委会工作人员给我通知了,我进决赛了(开心)!”16人的决赛,包括金银铜三奖和一个港澳特别奖在内的前十名都将可以留下在央广实习一个月,很有吸引力。我当即发去微信:“没有问题,16进10没有问题,弄个前三吧!”28日夜里飞来北京,飞机误点三个小时,好在组委会安排接机的,直到凌晨2:44才发来微信告知已经到达饭店。29日在台里封闭训练,准备台词。30日上午是决赛的时刻,我也不敢分她的心,一直在等她的消息。11:58,连来两条短信;第一条“刚结束!”第二条“金奖(流泪)!”金奖!我也激动了!持续三个月的追梦历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新鲜的是比赛的赛制,由一男一女搭配成组,一次性完成所有比赛项目。这样难度会加大,因为之前跟搭档完全不认识,所以默契培养起来会有难度。”“题目是现场抽,还要两个人一起完成,两个人必须保持步调一致才能保证在台上不出现失误,比一个人更紧张。”赛后她回顾道:“其实我没有看过之前选手的比赛,所以我心里完全没有谱,我也不知道比他们棒在哪里。我就觉得反正大家都是说好自己的话,做好自己的事,好好配合就好,把想要表达的都表达出来,差不多就可以了。”她,就是这样一个质朴、纯真、可爱的丫头!
看到她手捧证书和奖杯的照片,我立即转发在我的微信朋友圈,立刻好评如潮。尤其是一批校友,她的学兄学姐,纷纷为这个小师妹点赞。问到她获奖以后的感受和打算,她的回答还是那么简单、质朴:“能够一直这样走下去,慢慢地一步一步进步,这对我自己来说,是一种成长,也是一次经历。”其实,也许她在决赛时对“我的大学梦”的赛题的陈述更能袒露她的心声:
“正如村上在他的书里写道:‘世界上的风向会随时发生变化’。一年前,如果你问我我的大学梦想是什么,可能我会说得特别漂亮,我想成为什么什么什么,但是现在面对这个问题,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从梦想中走过,梦想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其实梦想并不是目的,而是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你会发现,你是真的在佩服自己。所以我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心有勇气,淡定从容,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不慌不忙的把每一天都过成最美好的回忆。(俏皮)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不管我在哪儿,不管我在做什么,我想,今天这一段来北京参赛的经历也会成为我记忆中美好的回忆。”
是的,北京参赛的经历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丫头,继续淡定从容,踏踏实实地去做好你的每一件事吧,“金话筒”也许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2015.07.30-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