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管理缺失了什么
——半夜所思所想
今天下班后,在住处做饭,手机响了,是一个部门负责人来的电话。此时来电话,肯定有什么事情,我清楚部下一般不会随便在下班时候电话给我的。原来是为一部稿子的事情,比较急,可是在系统的流程里处处受阻,说着说着,没有声音了,仔细听是在哽咽着……是啊,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生产周期,为了产品按时面市,而且应该不仅仅是一部稿子,不是第一次,显然是积压已久的委屈!我被震动了。
运用网络管理,既是为了规范,也是为了提高效率,这显然没有错,而且也是发展趋势。编校平台安排稿子,也许一时插不进去,拖延一两天也是正常的;流程推送到审批人处,也许审批人一天在外开会,或许是出差在外,拖延一两天也是情理之中;到印前,发现书名是书法家题词的,其中有繁体字,不符合一般的出版要求,提出要请示或者审批,延误一两天好像也没有错;到了印制环节,因为印量确定的高限是4000册,而发稿单上要求增加10册样书,超过了最高限量,提出要求报批,而正好又遇周五下午了,必须下周才能办理,于是两三天又过去了,可印制也似乎没有错,按章办事。人人按章办事,人人没有错,可一部稿子却已经耽误了10来天了,还没有包含下厂印制、装订送货是否脱节。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我想如果作一假设:假如编校平台根据实际情况,调剂一下安排,开一下绿灯,也许就安排下去了;审批人不在社里,能否通过及时沟通,如先口头批一下或者先同意往下走事后补签,也许这一两天就不耽误了;印前发现书名问题,也许是丛书前面已经批过,查一下就清楚了,也可马上电话请示一下,或者查一下规定,书法家(当然也不一定是“家”)题词中出现繁体字本来就是可以放行的,这一两天也是可以节省出来的;印制看到提出的印量超过了10本,或者马上电话请示一下,或者根据灵活掌握的原则——10册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那也许周五下午就下厂了,那也许两三天也不要浪费了……
不同的思维方式,竟然结果迥异如此,那么在网络系统运行中到底缺失了什么呢?对着电脑,我思索着。
服务的意识、服务的精神,这是现代技术条件下运作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没有了它,机器的零部件是涩涩的,必须要润滑,机器才能转动,才能高效转动,也才能保护好机器,产品也因此得到了保护,尤其是周期的保障。看来,整个流程就是一部机器,我们要让它高效率地转动,就必须要添加润滑剂,在网络管理的今天,要让生产流程顺畅,服务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服务谁?既不是管理服务于编辑,也不是编辑服务于管理,我们都是服务于产品。企业的生产一定是围绕产品开展的,而我们的出版是内容产业,在某些环节是可以让机器代替的,但是在有些环节是无法替代的,否则的话,我们可以干脆实现全自动化,也不需要花费人力去每个环节把关了。因此,编辑需要服务于产品,管理岗位需要服务于产品,高层管理也同样需要服务于产品,出版社所有岗位无一不是在服务于产品的生产,这就是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需要提倡全员质量意识;保证生产的顺畅,需要提倡全员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其一,敢于负责是其二。在运用现代技术的今天,同样也要求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要敢于负责,为了产品生产的顺畅,应该提倡敢于负责的精神。强势的产品,可以对经销商提出比较苛刻的条件,比如回款周期、退货要求乃至于抵押经销,因为这样就没有风险。可是,非强势领域,或者是正在成长的板块的产品呢,要想运用这样没有风险的举措,显然是没有人理睬你的,当然你也可以不做。可发展需要,又不得不做,那就意味着必须要冒一定的风险。
规避风险本身并没有错,企业,总是希望产品销售能及时回笼资金,这是每个企业管理者的愿望。可经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肯定会有风险,这就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再说,大多数中小型出版社,没有强势板块,也无法苛求经销商必须回款的期限,更无法要求经销商公证抵押,可他们也在冒着风险,而且是更大的风险,但他们一样在努力发展,当然也许他们付出的精力更大。这就需要我们要有敢于负责的精神,市场是有风险,但也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我们的管理智慧,才需要我们的努力投入。敢于负责的精神是在另一个层面上的服务意识,对于产品的服务意识。
本来以为,这次的“四风”教育,什么“官僚主义”,根本与我们无关,现在看来不仅在我们身上,甚至在每个管理岗位上,都有这个必要进行回顾反思。我们在坚持规范管理的同时,必须要提倡服务的意识、敢于负责的精神,不为什么,就为了我们的产品。
直录我的所思,未必正确。如属谬言,一笑了之;如有些许价值,那就共勉。
记录于2013.11.12. 00:5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