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与自觉 形式与务实
做工作可以发动,但是一定得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形式也许是需要的,可更重要的一定是务实。
学习可以发动,动员,可到头来只有靠自己的自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好象在线学习什么的,规定了多少学时,可是,上线后,电脑开着,人却在干自己的事情,或者干脆不知去哪里了,而学时积累却节节攀升,不仅完成学时还远远超额,“学习型的学校”、“学习型的班子”就出现了,于是乎报刊媒体纷纷报道。可是如果我弱弱地问一句,有什么效果呢?我看等同于无!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科研可以发动,动员,可这个也得靠自己的自觉,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管可能有一些银子在召唤,可研究一个东西首先必须自己感兴趣,然后是去思考、去观察、去研究。如果只是为了几两银子而去研究,那研究出来的东西一定不是东西!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又信了。看看真正在做些研究的,没有一个是靠发动出来的,也没有银子在召唤,做出来的东西也许倒真的是东西。研究,必须有所思,有那种一吐而后快的感觉,那吐出来的或许还是真的东西;而冥思苦索,闭门造车,为了银子而去制造出来的(像那种指南一类的),那估计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学习、研究乃至于每一项工作,包括我们的编辑出版工作,只有自己真正把它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的追求,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去研究,去思考,即便前面没有银子在诱惑,但是还是执着地前行,也才有可能出些真正的东西,或者说有些价值的东西。
发动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形式,可以写到报告里,可以记到总结里。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务实,只有务实了,才可能有动力,才有可能发现问题,才有可能去真正研究这些问题。编辑出版是一门应用性特强的学科,尤其需要务实,我是一个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师,是一个编辑出版理论研究工作者,但我首先是一个编辑、一个出版人,离开了这一点,那只能是“空对空导弹”,我们的出版业不需要这样的“空对空导弹”。所以有人说我你是搞理论研究的,我说,错!在出版社,我是一个编辑、一个出版人,我策划选题,我审稿,这个在任何时候都是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出版编辑工作的研究!——尤其是出版人,离开了这一点,连发言权都没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