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组数字出版的数据引发的联想

(2011-07-28 15:09:00)
标签:

数字出版

数据

科学发展

实事求是

杂谈

分类: 学术——出版大势论

 

                               一组数字出版的数据引发的联想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近公布的数据,我国2010年数字出版由下列内容组成:

    手机出版349.8亿元(其中手机音乐286.42、手机阅读32.9、手机游戏30.48);网络游戏323.7亿元;网络广告321.20亿元;网络动漫、在线音乐、博客分别是6、2.8、10亿;数字期刊7.49亿;数字报纸(网络版)6亿;电子书24.8亿元。数字出版的总产出占全行业总产出的8.3%。这些数字构成了我们今天的数字出版。

    分析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占最大份额的是所谓的手机出版,占了其中的33.26%,而与图书出版几乎没有多少关联的音乐和游戏却占了所谓的手机出版的90.59%;网络游戏占了数字出版的30.78%;网络广告占了30.54%;而真正的图书出版仅占了2.36%,如果把报刊全部计入,也就占了3.64%。看来来势汹汹的数字出版在图书出版中所占的份额仍然是微乎其微,2009年占不到2%,过了一年增长的数字并没有达到让人惊奇的地步。

    笔者这样分析数字出版的数据,无意要贬低数字出版对于今天图书出版的冲击或影响,相反,笔者以为,我们应该深入反思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笔者早已说过,对于数字出版,我们应该以正确务实的态度去对待,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分析数字出版将对我国出版业带来的深远影响,任何漠视和夸大数字出版的影响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重视新技术将给我们出版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在许多领域,数字出版正在蚕食我们传统出版的份额,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出版的许多领域,数字出版或许将成为主导地位,也许会是一种颠覆性的革命,这也是完全可能的。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从甲骨文到竹简书帛,从刻印到造纸印刷术的发明,每一种新技术的发明都将给人类文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伴随新技术新媒介而来的数字化出版同样将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即便这样,在今天,我们也没有必要任意夸大数字出版将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更何况,我们至今还没有看到或者说是摸索出一个完整有效、系统可行的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这需要时日,需要我们全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去探索创新,人云亦云、一窝蜂地以创造政绩的心态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这是科学,是高科技。

    漫观今天的出版界,数字出版早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出版界的会议,逢会必谈数字出版,数字出版几乎成了思想是否解放、观念是否前瞻、理念是否创新的衡量标准。这一方面确实是好事,对于这个新生事物,而且笔者也认为它在出版领域将进一步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和发展的良好前景。但另一方面,笔者以为,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去指导,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数字出版,对于有实力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来说,要务实与发展相结合,有用有效应该是唯一的标准;对于中小型出版企业,则应该量力而行,根据自己发展的实际需要去探索。

    数字出版,不仅仅是把内容转换为数字予以出版,而应该是以数字化为手段,去整合自己的出版资源,建立属于自己的巨大的资源库,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推出受众所需要的出版物,而且要便于收藏、便于阅读、便于使用。由此可知,资源库也就是数据库一是巨大的,没有量的规模,也就不成库;二是必须是自己的,也就是自己拥有著作权的或者是有授权的;三是必须建立先进高效的技术平台,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但必须是先进高效的。只有具备了这三个基本条件,才谈得上数字出版。就是具备了这些条件,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的探索,从投入到产出直至赢利,还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此,又同时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基础。在数字出版的建设与发展中,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战略目标和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不仅要有系统性,也应该有阶段性。我国的干部体制造成了规划往往断裂的现象,应该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然也要发展)却往往变成前人铺大摊子、后人收烂摊子的局面。在数字出版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这样的现象。

    在政府管理的层面上,应该在版权的管理、质量的监控、标准的统一上为数字出版的发展保驾护航;在有实力的出版企业和专业性很强的出版企业的层面上,应该实事求是,冷静客观分析自己的现实条件和发展需求,而不是以制造政绩数字的功利心态去发展自己的数字出版;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出版企业来说,靠自己一己之力要建立起自己的数字出版系统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只能立足于利用数字出版的手段丰富自己的品种和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的层面上,好大喜功的结果必然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将是必然的结局。

    在客观冷静分析数字出版的发展态势的同时,我们尤其应该看到,数字出版给我们带来的也不完全是冲击和蚕食,新技术的运用,也同时给我们传统出版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无论是在信息、传播、营销还是在资源的维护、开发、整合上,都将变得更加快捷,更加低成本,更加低碳化。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在做好内容提供商角色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扩大我们传统出版的领域,拓宽我们的视野,就将会使传统出版焕发出新的生机。应该说,共生双赢才是我们目前对于数字出版的正确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