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界又见伪书
最近,靠幕后推手狠投100万宣传费,6个月卖书300万册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出版内幕被揭露,于是出版界又一伪书案暴露于世人目光之下,出版人的颜面再次受损。
张悟本先生的“绿豆可治百病”的宏论终于招来了一片谴责声。5月28日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了国内知名的6名中西医专家进行了据说是讨论的会议,卫生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了张悟本先生的“国家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的一系列头衔纯属子虚乌有,属于典型的造假。于是乎,各地书店纷纷将此书撤架,年内销售1000万册的希望也就成了泡沫。
做幕后推手、进行恶意炒作的北京鹏飞一力出版公司、中奥影视公司也就因此栽了,他们投入巨资,同时搞定了相关的网络、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同心协力,一举把这本伪书炒火了,以致短短几个月就获得了销售300万的惊人业绩。商人希冀获得大利而投入巨资本也无可指责,毕竟效益最大化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问题在于作为一家中央级的出版社,在今天再次参与了伪书的制作,实在有点匪夷所思。其实,仔细观察,这也不见奇怪,此社从上个世纪以来就是靠着中央级出版社的牌子,一直从事着买卖书号的活儿,美名其曰的“第几编辑室”在上个世纪就设遍外地,笔者曾在岗位培训班上询问正在作关于加强图书管理工作报告的主讲老师(今天的总署领导之一)为什么买卖书号卖到我们眼皮底下而没有人查处时,主讲老师无可奈何地笑了,我知道他也无能为力。在今天这个书号已经不成为紧缺资源的时代,只要所出图书内容上不出问题的话,也基本没有了书号买卖的说法了,可他们还在依靠制假卖假的勾当去获得估计只能是小头的利润,除了说明没有经营能力还能说明什么?这样的出版单位还有需要存在的必要吗?当然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的管理部门有没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