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值得忧虑的文化现象
前几天应邀去山东烟台参加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会,在烟台的几天,住在海边,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耳边听着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烟台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城市,诚如他们颇为自得的赞美烟台有“四不缺”:一不缺水果,二不缺黄金,三不缺酒,四不缺海产品。然而,烟台给人的感觉还是建设的步伐不快,面貌改变不大,我给她也总结了“四缺”:一缺钱,二缺水,三缺大型项目,四缺整体的规划。所以她既不能与威海比,更无法与青岛比,火车站附近几乎是典型的脏乱差,如果没有了那美丽的大海边,烟台还真的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去南山的参观过程中,除了感觉这个昔日的小山村确实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外,真的很失望。高高耸立的大佛,到处可见的庙宇,大兴土木,其工程之浩大,真的令人叹为观止。联想上个月在无锡开会期间参观的灵山大佛和梵宫,尤其是世界佛教大会的会址梵宫,更是令人惊叹!论宏大、奢靡,南山大佛那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不同的一个是在经济高度发达地区,一个是在还属于开发发展的地区;一个是农民所为,一个也许是政府所为。再联想,现在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温饱都没有解决的地区,一个共同的现象却是到处大兴土木,建造寺庙,而且香火之旺,叹为奇观。目前恐怕还没有人调查过,中国到底有多少庙宇,如果明年的人口普查,加上这个项目,也许是十分有意思的,得出的数据值得我们的研究工作者们研究一番了。
这样的佛教文化现象,或者说是宗教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佛教文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佛学至理值得弘扬,然而社会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相信度内度外所说明的问题是绝不相同的。不知我们的哲学社会学的研究者们想到了些什么?我们专门从事思政工作的同志们不知也想到了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