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之行散记》已经录毕,博主只是希望把这10多天的经历能够通过这样的形式得以记录。最后以一篇“杂谈”作结,或者叫做“散记的散记”。
澳洲之行之后杂谈
这次澳新之行,除了出版业务上的交流、感受之外,总觉得还有一些感受值得记录下来备考。
澳新两个国家共同的是地大人少,正好我们来访之时是他们的圣诞新年假期,所以尤其觉得人烟稀少,马路上几乎看不到人影,最初的几天,甚至商店都关门,公交车都停止运行。这个在我们国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假期是店家的无限商机,岂能关门?人少,因此无论是国民的素质提高还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都将容易得多。
城市乡村化,保护绿化,保护环境,是为子孙万代造福的大计。在澳新,除了几个大都市,几乎分不清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尤其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最为典型。我由此悟出:我们国家提倡城市绿化,是在水泥建筑物之间种几棵树而已,人家是在树林里建造几栋楼房——这就叫做城市,环境还能不好?汽车行驶多日,还是那样的干净!
全民健身是澳新的一大景致。随处可见健身的人们,马路上不时出现跑步的身影,无论年轻年老,都是显得那样地神采奕奕。我们的国民,年轻人只要有时间不是在“斗地主”就是在“筑方城”,而且是通宵达旦,身体还有好的道理?即便今天看不出,10年、20年后还不要付出透支的利息?结果出现了越是老年越是在锻炼——遗憾的是大多为时已晚。国家的医疗成本因此如何能够负担得起?
一个历史不到200年的移民国家,可是他们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处处得以彰现!在澳新的日子里,最令我吃惊乃至于震惊的是一天的中午12点,正在一家中式自助餐馆用餐的我们,突然发现灯光骤暗,电视里播放着一个人讲话的画面。我们还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用餐的人们纷纷起立,作出默哀的样子。服务生赶紧让不知所措的我们起立低头默哀。原来是在向二战中牺牲的澳洲军团的烈士致哀!我震惊了!一个国家,可以把对为国家牺牲的烈士致哀作为每周六中午(不知是每周还是一年中的这一天)必做的功课,而且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只要在我的国土上,就得按照我的礼仪办理。我一方面有些愤愤不平,假如这样的事发生在日本,难道我们也要这样遵从?然而,我又不能不佩服他们,他们能几十年如一日,这样去要求人们,要求来到这个国家的人们。
联想我们国家在“9.18”那天集中鸣放汽笛,好象推行起来是那样的艰难,更不要说要求凡是在我们国土上的都必须这样做了!一定会有这样的解释:为了国际友好,不要强加于人,或者是不要追求什么形式主义啦等等。我以为,就应该在鸣放汽笛的同时,要求所有行人和能够放下手中工作的人们统统起立,为死难的同胞默哀,记住我们的国耻日!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在这样长期的日积月累中树立起来的!
政府的服务意识、公务员的自律意识、公民的法治意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民众任重而道远,伟大的中华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任重而道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