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图书商报》关于“吴韵楚风”博客的报道

(2007-10-31 20:31:12)
标签:

文学/原创

图书商报

博客

出版人

采访报道

分类: 采访
 

 

本站原创        商报

(2007-10-30)

 

     出版人以文字为伴,而今越来越多的出版人在书以外找到

了另一方挥洒文字的田地,它就是博客。在那里,他们和其他

人一样用文字穿越时间与空间,记录并传达着工作的忙碌乃至

生活的悲喜。然而,在他们的博客里,书与出版却是永不消失

的电波。因此,出版人的博客也是记录书业思想、书业生活乃

至书业发展的网络舞台。从本期开始,本报拟推出系列报道,

反映出版人的博客生活,反映书业中另一个鲜活的天地。

 

吴韵楚风

博客名称:吴韵楚风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

n/u/1249932422

开博时间:2006年8月15日

总点击量:15221次

文章分类:杂感、书评、生活散文、采访、学术

博客特色:理论研究与情感抒怀并重

 

    采访吴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上周开始,他就一直

在外出差,一回到苏州,又投入到了紧张的会议之中。当他终

于有一段稳定的时间接受电话采访时,还首先表达了歉意,仿

佛自己的忙碌也是一种过错一样。你可以感觉到,他是一个非

常考虑别人感受的人,在他的博客里,他对每位网友的留言几

乎都会给予热情的回复,尽管他紧张的日程安排之外可利用的

时间并不是那么充足。

   在现实生活中,吴老师具有多种身份:他是苏州大学出版社的

总编辑、苏州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导师,平时不仅要忙碌

于出版社的诸多杂务之中,而且还要承担教学任务、科研、发

表文章等各项繁重的工作。他的博客文章分为“杂感、书评、

生活散文、采访、学术”几大块系,你可以从中感觉到他的生

活就像杂耍艺人不断抛向空中的球,一个接一个抛上去,又一

个接一个稳稳地落入掌心。无疑,他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可

以周旋于多种不同的工作,又不会觉得乏味或精力透支,而他

也因此乐于不断尝试新鲜的事物,写博客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2005年,吴老师就在一个叫“我乐网”的网站开

通了博客。他的博客是关于出版的专业博客,但是那个网站的

浏览人群太杂乱,这让他有点不习惯。直到2006年8月,

他将博客转来新浪博客的出版人圈子,浏览博客的专业人士多

了,他才觉得安稳了。一开始,吴老师只是写一些有关出版的

想法,梳理一下自己多年从事出版的经验,后来也渐渐地增加

了一些随感,让严肃的专业文章中多了一些生活气息。他对博

客的这种态度也反映了一般人由现实进入网络那种调整感觉的

过程。尽管吴老师对博客的开放性有一定的认识,但他在这个

空间里还是更多地展现着自己的现实角色。因此“吴韵楚风”

这个博客的阅读人群的身份还是比较清晰的,有出版界人士、

行业媒体记者,还有很多他的学生和其他学校编辑出版专业的

学生。吴老师认为,“吴韵楚风”博客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

是“能够让他和自己的学生进行交流”。为此,他还特地在博

客上为自己的学生开辟了一个名为“学生论文”的专辑。他每

次在各高校作讲座的时候,也习惯把自己的博客网址告诉那里

的学生们。我们在博客上也总能看到学生们“吴老师这啊、吴

老师那啊”的留言,仿佛进入了一个别样的课堂。现在,每年

报考他所辅导的研究生专业的学生很多,其中很多人就是因为

浏览了他的博客才作出决定的。

    吴老师从1999年开始进行研究生教学,如今已经培养

了九届学生了。“仔细想想,我的这些学生如果一起吃饭的话

,已经能凑够五大桌子了”。这让他体会到了时光的流逝,也

让他想起了自己身处出版业的这段更为漫长的岁月。虽然吴老

师在博客上戏称自己进入出版业属于“半路出家”,但他觉得

自己和出版业还是有些缘分的。当年,在大学毕业时,他曾有

机会去南京一家出版社,但是最后还是在苏州大学中文系做了

现代文学专业的老师。1995年,没有任何出版经验的他被

派到苏州大学出版社,“最终还是踏进了这一行”。从1995

年到2002年底,在将近8年的时间里,他作为出版社的副

社长主管营销工作,这个工作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使他

由“一个羞于谈钱的教书匠变成了一个商人”。但是,他可能

蜕变得还不够彻底,因为朋友们还都在戏称他是“儒商”。营

销工作给吴老师带来的改变不止如此,他在出任出版社总编辑

时发出了一句感慨:“不懂营销的总编不是好总编”。几年来

,苏州大学出版社的码洋数由几百万元发展到过亿,回款率达

百分之八九十以上。

    在进入出版社的前三年,他没有写一个字,因为“出版和

教书实在是太不一样了”。他在出版理论界有一句很著名的话

:“在出版社没有三年的全身心投入,就没有发言权。”在吴

老师对出版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他开始发表有关出版专业的

文章。有的时候,他一年能发表十多篇较有分量的理论文章,

而且还能再回到学校教书。有了足够的经验之后,他写文章和

教学生也就有了足够的底气。他把自己那些关于出版的专业文

章贴在博客上,这固然有利于他与学生、行业人士之间的交流

,但却也给他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有人剽窃他的文章并将

其发表在报刊上,这个情况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出现过三次了;

同时,因为他在出版界有广泛的人脉,又习惯把自己的行程公

布在博客上,因此也有人以他的名义向出版社索借钱款。这些

事让他感觉有点无奈,也让他充分体会到博客就像双刃剑:博

客的开放性有利于信息流通,但同时也使得一些不法之徒有了

可乘之机。

    然而,小小的阴影并未浇灭他更新博客的热情,他认为自

己总是需要这么一块园地。在这里,他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怀念母亲,怀念一些师长和朋友,也可以表达自己的专业感悟

,为需要这方面知识的人们提供养料,还可以写下自己对现实

社会的种种看法……更重要的是,他喜欢在自己的博客上进行

人与人之间那种真诚的交流,这正应了他在博客上自己描述自

己的“友朋甚众,三教九流,颇具人情人缘”。(王  晨/采

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