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编辑工作的要务是策划

(2006-08-22 21:54:41)
分类: 学术——总编工作论
总编辑工作的要务是策划
          ——新形势下总编辑出版理念更新思考之一
                       
随着入世以后对世贸组织兑现承诺的时间表一项项成为现实,中国出版业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时代对于我国出版单位各个岗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社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对于掌握全社图书选题规划、图书生产流程以及图书质量的总编辑更是提出了区别于任何时期的新要求。这是因为一个出版社要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优化自己的图书结构,创建自己的品牌,就取决于社长总编的编辑思想和出版理念。
笔者认为,编辑思想不等于编辑的思想。编辑思想应该是一个出版社基于自己的选题资源、编辑力量、作者队伍乃至营销方略的逐步积累而形成的用于指导图书选题和图书结构不断优化的出版理念的集中体现。这是一种在编辑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价值倾向和理念结构,也是一种富有实践性和实践价值的理念体系。一个出版社成熟与否,有无相对成熟的编辑思想应该是一个主要的标准。
 编辑思想,主要就是一个出版社领导班子的思想,尤其是社长总编辑的思想。因为个体编辑的思想、观念、意识是零碎的、无系统的,每个编辑基于他的学识、阅历、学科及其生活理念的不同,并不是都能产生编辑理念并进行成功实践的。因此社长总编的理念、素质乃至能力将决定一个社形成何种类型的编辑思想。目前,图书出版虽然已经开始进入创作出版的时代,然而,中国的出版要真正进入“创作出版”的境界,就必须如日本著名出版家神吉晴夫所言,“面对读者的不同愿望策划选题,然后发现适当的作者,并与作者同甘共苦,直至完稿,再通过广泛宣传开发读者”,这种境界是必须依靠策划型的编辑人才才能实现的。而作为全体编辑的领头羊的总编辑首先必须达到这种境界,只有当一个出版社的总编辑真正成为全社图书选题及其图书结构的掌舵人的时候,才能说达到了这一境界。因此,总编辑不能沉湎于具体的书稿的编审中,是否可以这样说,在今天,只会埋头于书稿堆中的总编辑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总编辑。总编辑应该成为本社图书出版的总策划。
一、 总策划首先是对图书出版规划的策划
 在图书出版日益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上个世纪末在出版领域产生的那种浮躁、喧嚣、焦虑的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至今还在干扰着我们的出版工作。我们为数不少的出版社及其编辑,为了完成出书计划和经济指标,不管书稿质量,不顾本社的实际情况,不考虑图书选题的结构,“拣到篮里都是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无近期规划,更无远景规划,因此无法形成图书选题的模块,从而凸现本社的出版风格和出版特色。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的图书出版中跟风出版、重复出版的现象无法根治,图书市场精品匮乏、平庸书泛滥的根本性原因。可以这样说,中国目前出版业所表现出的浮躁心理、功利观念直接导致了出版社缺乏适合本社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图书出版规划。
因此,作为出版社掌握图书出版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及其选题质量、编辑工作质量和图书编校质量的总编辑,必须要有明确的出版理念,根据本社的办社指导思想、编辑力量和其他出版资源的特点,认真做好出版规划,除了出版的长期规划以外,还必须有近期、中期计划。什么样的图书选题是主攻方向,什么样的选题次之,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无论什么出版社,不可能如百科全书那样包罗万象,而四面出击势必分散力量,形不成规模,成不了气候。因此,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应该具有广阔胸怀,拿得起放得下,善于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出版实践中逐步淘汰在本社没有发展潜力的或缺乏良好发展前景的选题,甚至是某些板块。这就对我们的社长总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图书市场的发展态势,清楚自己社的能力与实力,而且要有符合本社实际的出版理念和编辑思想,并把这种理念和思想灌输给自己的编辑,成为全社的共识。
以大学出版社为例,根据目前尚未改变的分工,选题的60%以上应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因此,对于≥60%和≤40%的两部分选题的策划应作分别的具体的规划。对于直接服务与高校科研的60%以上的选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属于国家高科技和重点项目,这类选题往往是大学的高精尖科研课题,反映学校的学科优势,是学术研究的制高点,品位高,但社会需求量小,应该作认真的长期规划,精心策划,精心编印,这类图书可以创品牌,出精品。二是重点学科类图书选题。这类选题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代表学校的学科特色,在认真规划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策划,极有可能成为本社的特色书、常销书。三是应用性学科类图书选题。这类选题最易与市场结合,可以在近期规划中作为重点,策划得好,是能够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在制定规划时,要有意识向系列化发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开发,使这一类选题在不断积累中结成板块,逐步形成特色。对于≤40%的图书选题,应严格控制与规划,对那些质量与效益平平的平庸书、零敲碎打的“散兵游勇”以及“人情书”尤其应严格控制。这部分图书选题同样需要认真地进行规划,主要应通过市场调查,观察市场发展规律和不同层次读者在不同时期的文化需求,以敏锐的观察力去捕捉市场信息,既要注意开发创造性模仿式选题,更要开发具有独创性的原创式选题,并使其逐步成为本社图书的特有优势。在规划的过程中,强化市场意识,加强市场调查,挖掘市场潜质,开拓市场领域,是这类图书在规划中必须考虑的。这是从宏观的专业分工上去考虑一个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规划。
同样,在图书种类的规划上,作为一个总编辑,在策划本社的出版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知晓自己社的出版资源的积累情况,从编辑力量、作者队伍、市场销售网络,到人文背景、自然环境、地域优势,出版规划的制订必须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个适合于本社的出版规划一定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要做到这一点,总编辑必须知己知彼,从出版社的长远发展考虑,用先进的出版理念去思考、去策划、去构建出版社的近期、中期乃至长远的规划。在这个基础上,用规划去引领、去指导、去规约本社的选题策划、营销宣传乃至品牌的建立和形象的塑造,这是出版社出版系统工程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策划工作,一个称职的总编辑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样的策划重任。
二、 总策划关键是图书选题的策划
 在整个图书出版的策划过程中,选题是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选题是出版社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经营首先经营的是选题,故有的时候选题就是出版社的“商业秘密”。选题策划是整个图书策划的第一步,它处于无可争议的“龙头地位”。选题策划不仅仅是去研究“写什么”,它应该是选题策划者在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予以筛选整理,对知识内容、读者对象、作者队伍、写作要求、出书时间等方面的整体策划。从这个意义上说,选题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市场信息的捕捉和整理、选题的立体开发、作者队伍的选择与组织,与其相关的还有编辑审理加工的策划、图书推广宣传的策划。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版社的总编辑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全社的总策划。
作为一个总编辑,最清楚本社的出版资源,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擅长,在制定适合本社的出版规划的基础上,以正确的出版理念和编辑思想去统领本社的图书选题的策划,他应该成为本社编辑的核心,成为出版社选题策划的领军人物——首席策划。作为出版规划,有长期、中期和近期之分,作为年度选题计划,也有重点、次重点和一般之分,总编辑对于本社的年度计划应该了然于胸,花大力气抓住重点和次重点,而对于一般的选题应该放手让编辑去考虑。
所谓重点选题,一是社里的重点规划项目。这类图书往往是创品牌的精品图书,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出版周期的,总编辑必须时时关注着此类选题的进展,制定出一个周密的出版方案,十年磨一剑,是来不得半点懈怠和马虎的。二是出版社在经济上赖于生存的所谓“吃饭”书选题。根据“二八定律”,百分之八十的效益是来自百分之二十的图书,所以对于这部分选题,作为总编辑是同样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懈怠,必须花大力气,调集精兵强将,深入调研、精益求精、精心呵护,确保效益的最大化。三是那些列入本社长期发展规划、准备在此领域里有所作为的选题,这类选题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圆心辐射开发、立体开发和延伸开发的战略,实现规模效应,覆盖市场,创建品牌,突现特色,逐步在此领域里取得制空权乃至盟主地位。
作为全社的总策划,还必须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变成全社编辑尤其是骨干编辑的具体行动,这就需要建立起有利于贯彻这种先进出版理念和编辑思想的策划机制。在图书市场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的今天,必须要建立起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机制,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起编辑策划适合市场选题的积极性。作为一个策划编辑,他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尤其是组织能力与公关能力,同时他必须是思维敏锐、信息灵通、精力旺盛、社会接触面广,而且有较强的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显然,这不是所有编辑都能或将能具备的素质。有的编辑专业基础扎实,语言文字功底深厚,但不擅长社会活动;也有的编辑由于性格等方面的缘故,不善交际;还有的年老体衰,不便外出奔波。因此实行策划编辑制,必须实行编辑队伍分流,合现配置人才资源,让编辑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各尽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的个体效能和整体效能,这也有利于各自经验的积累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对于选题质量、编辑加工质量的提高无疑会有很大帮助。
在实行策划编辑和案头编辑分流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起有利于扩大信息源和最大限度发挥编辑主观能动性的操作制度。建立“选题沙龙”制有利于扩大出版社选题信息源,总编辑应该重视策划工作在制度上的保证。所谓“选题沙龙”,就是一种对图书选题的形成和论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讨论活动的松散型组织,它除了本社的骨干编辑外,应该有在这一领域里的行家和了解图书市场的文化人参加。笔者以为“选题沙龙”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对图书市场的态势进行分析,在轻松的不拘形式的交谈讨论中,往往能抓住和逐步形成某一重要选题。二是指在选题的雏形初步出现时,由策划编辑牵头,组织校内外有关熟悉本类型图书选题的人士,对选题进行反复论证,正确评估选题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对选题的独特性、超前性、社会性、时效性等方面予以必要的论证。对确定读者对象,决定书稿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要求,是高层次的专著还是普及性的通俗读物,是开发丛书还是单品种,乃至作者、篇幅、装帧设计、印刷要求、图书定价、宣传促销等方面提出意见。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选题论证报告,不仅符合图书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帮助策划编辑理清了思路,使选题实施计划更具可操作性。“选题沙龙”,对于策划编辑来说,从选题的提出到选题的论证、乃至选题的形成,无疑是一个规范、可靠的“测试中心”;对于社领导来说,“选题沙龙”又是一个“高参会议”,它帮助社领导把握选题,正确决策。因此“选题沙龙”活动,不仅是策划编辑去组织、参与,作为社长、总编,尤其应该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掌握第一线的资料、第一手的资料,从而避免那种主观的、盲目的决策。
建立起项目小组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作为总策划的总编辑应该重视策划工作在组织上的保证。所谓项目小组,是指—旦某—重要选题项目立项后,由其策划编辑、文字加工编辑及有关人员组成的专题小组。项目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立项选题进行组稿、物色作者,并对书稿出版要求精心设计,对装帧、印刷质量进行跟踪监督,对宣传促销措施周密策划。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这一立项选题要积极探讨其有无立体开发的可能性,力图充分利用出版资源,从不同的视角开发出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相近和相关选题,使这一选题系列化、配套化、立体化。当这—选题项目开发基本结束,项目小组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即将出现的将是围绕另—重要选题的新的组合。建立项目小组制度,主攻方向明确,任务职责清楚,精力集中,在开发过程中,容易把握其发展规律,获得意想之中甚或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同时,由于是自主优化组合,志同道合,优势互补,更能充分发挥各自潜在的能量。此外,人员精干,机构灵活,尤其适合于图书市场的发展需要。作为总策划,只要能让项目小组正确理解自己的意图,在已经确定的出版社的出版规划中,他们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尽管是让他们在“戴着镣铐跳舞”,同样是可以跳出别开生面的优美舞姿来的。
三、 总策划注重的是对整个出版过程的策划
   熟悉出版工作的人都知道,选题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出版过程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选题的确立到成书的出厂乃至上市销售,中间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这就需要有人去把握好其间的过程,总编辑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来,作为总策划,就是要注重整个出版过程的策划。除了注重选题策划,优化本社图书结构外,总编辑还必须注意图书生产过程的策划和图书营销的策划,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生产过程和市场营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图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生产过程的策划,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而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生产进度、编校质量和装帧设计的把握。除了教材有特别的时间上的要求以外,那些上市场的图书同样有着一个时效的问题,什么时候适时地推出是非常有讲究的,这就要求总编辑必须了解各种图书的市场信息,掌握推出该类图书的最佳时机。因此,生产进度把握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图书的销售,作为全社图书生产的总调度,必须了解本社图书的市场占有情况,根据市场的热点和因为节假日、书市等原因造成的销售时机,调整和掌握图书的生产进度,力争做到在最适合的时机推出某类图书,以取得市场覆盖面的最大化。作为出版社的产品——图书的生命的编校质量更是总编辑在对生产过程的策划中需要异常重视的问题。因此如何选择那些能够胜任的编辑,如何提高书稿加工中的编辑含量,是总编辑把握书稿质量的前提。只有把那些重点图书和市场前景看好的图书交给具有学科背景、基本功扎实而又思维敏捷的编辑,才能做到既保证生产进度,又能把握书稿的质量。在书的海洋里,某种图书能否脱颖而出,能否引人注目,除了书名的强烈的冲击力、作者的社会影响力、内容的巨大吸引力外,就是版式设计的视觉冲击力了。因此,总编辑在抓书稿质量和生产进度的同时,还必须认真注意对版式设计的策划,让美编或责任编辑把编辑思想和出版理念融入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版式那种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使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里产生购买的冲动,让购买行为成为现实。除此之外,在图书的用料、最佳的定价幅度等等,都是总编辑在对生产过程的策划中必须充分注意的。
出版社一般都有分管图书销售的领导,但是,作为出版社对本社图书了解最清楚的总编辑必须重视图书的营销问题。这是因为关于本社图书的信息反馈首先是从市场开始,而且,什么种类的图书,面对什么样层面的读者,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营销手段,作为一个既抓选题策划,又抓生产进度和编校质量的总编辑应该是清楚的。因此,他应该能够提出适合市场营销的策略,同时也应该参与图书营销方案的策划。在市场竞争这样激烈的今天,一个社的总编如果还停留在书出来就算完成任务的水准上,那决不是一个称职的总编辑,懂书还只是一个方面,懂营销同样重要。在出版理念上,出版社不是为了销售已经生产的图书,而是要去生产能够销售的图书;在营销理念上,为自己的图书去找读者还只是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我们要树立的应该是为读者去找他所需要的图书,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总编辑就应该具备这样的出版理念和营销理念。也许到这个时候,我们所说的“创作出版”的境界也就达到了。
                             2004.06.10一稿
                             2004.06.14二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