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版理念的创新——从作者到读者

(2006-08-17 09:37:09)
分类: 杂感

 

 

 

出版理念的创新——从作者到读者

 

十五届书市落下了帷幕,作为中国书业晴雨表的全国书市,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纵览目前的出版态势,尽管以品种的规模扩张换取数量上增长的态势还在发展,跟风出版的浮躁心理恶性发展而成的“伪书现象”正被声讨,近似乎作秀式的所谓营销宣传升温而几近于恶意炒作的现象还严重存在,作为一个中国的出版人,没有理由不为民族的出版业感到担心。然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随着书市功能的多元化,出版人对于图书的终端消费者——读者——的关注和重视标志着传统的出版理念正不断创新而得到提升,仅从作者到读者这一关注点的转移来看,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随着书市功能的转换和扩容,从出版业的主体来说,由于编辑的加入,参与者已经不仅仅是出版社的营销人员了;从出版业的客体来说,参会者也已经不仅仅是图书经销商或者零售商了,广大的读者也已经成为书市或者订货会的重要客人了。从十一届南京书市以来,零售的火爆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读者光顾书市和订货会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购买力的表现,广大读者已经将书市作为一方色彩斑斓、万紫千红的文化天地,在这里可以购书,可以读书,可以获得知识,而且置身于书的海洋,置身于知识的海洋,去接受知识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书市和订货会上推出的众多形式不同、风采各异的与读者互动的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读者座谈会、学术讲座、文化讲座、科技讲座、作者签名活动、读书征文大赛、农村书市,正是向社会展示了书市和订货会同时也是广大读者的盛大的“文化大宴”!读者在书市和订货会流连忘返,展销大厅内人满为患,零售大厅内排队购书以至柜台几乎挤翻,农民朋友追着大篷车买书等等火爆场面为读书人这个盛大节日添注了许多生动的注释。看着那种全家人在书市内喝着矿泉水啃着硬干粮的动人场景,看着展览大厅内人流如潮,全家人抱着自己所需的图书排队付款的感人场面,中国的出版人应该为国人读书的热情、求知的欲望感到欣慰和自豪,中国出版业发展前景的希望就在这里。

读者那种对于书市和订货会参与的热情在另一个层面上提示了中国的出版人,出版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就取决于这种热情。只有出版者与读者的互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读者读书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图书作为传播知识的最重要的载体的张力才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计划经济时代编辑主要的依靠对象是作者,作者写什么编辑就编什么,作者是编辑的“衣食父母”,因为图书出版以后会怎样不是编辑所要考虑的问题;当图书也作为一种产品要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作者尽管仍是选题实施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然而他已不再是编辑唯一依靠的对象,当然也就不再是编辑的“衣食父母”了。选题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图书的生命力,而选题的优劣是由市场来评判的,市场是由不同的领域、不同层次的读者组成的,因此,图书选题的检测所是市场,裁判员则应该是终端消费者——读者,策划编辑在这里充当的是设计者的角色,作者则是编辑意图实施的参与者(笔者这里显然已经把作家的文艺创作和学者的科研成果除外了)。现代出版理念的核心就是应该将读者纳入编辑的视野,提升出版理念,就是要提升终端消费者在整个出版流程中的地位。读者才是出版人的上帝,才是编辑的“衣食父母”,这一道理其实在国际出版界并不是新论,只不过由于中国出版业在计划经济的长期禁锢下思考的懈怠而造成了角色认同上的错位,这种历史的误会应该纠正。正是如此,笔者认为,今天读者对于书市和订货会所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应该是中国出版业的福音。

 

                                   2005.05.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出版人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