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徽县铅中毒事件调查

(2006-09-12 14:09:13)
甘肃徽县铅中毒事件调查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孙春龙/甘肃徽县、陕西西安报道
 
  385ug/L,355ug/L……看着化验单上的数字,甘肃省徽县水阳乡牟坝村村民马莲显得有些紧张。她虽然不知道这个数字代表什么,但她知道,如果这个数字大于100,就是血铅含量超标,是不正常的。如果再大一点,就被称为铅中毒。
  而她和丈夫以及两个孩子的数字均远远高于100。
  “我们一家五口人,老父亲因为年龄太大没来检查,我们四个做了血检,全部‘中毒’了。”马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马莲做血检的地方是距家乡300多公里的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隶属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儿科副主任成胜权告诉记者,截至9月7日上午,水阳乡有870多名群众到该医院进行血检,其中儿童有300多名。
  “除极个别的大人血铅含量在正常值内外,其它的人全部超出标准,其中有155名儿童的血铅含量达到了250ug/L以上,属中度以上血铅中毒,需要密切观察治疗。”成胜权副主任说,“像这么大规模的群体性铅中毒事件,我们医院还是第一次遇到。”
 
(小标题)事件缘起
 
  这次群体性血铅中毒被发现是因为一件意外的事故。
  2006年3月下旬,水阳乡新寺村五岁的小孩周浩在玩耍中不慎被电击伤,孩子被送到了西京医院进行治疗。
  “在后期治疗过程中,孩子的食欲一直不振,医生通过生化检查发现血铅超标。”周浩的母亲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血铅超标对周浩的母亲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语。医生的一句问话提醒了她,“你们家附近是不是有铅冶炼厂?”
  冶炼厂就在离周浩家100米的河边。
  这一消息迅速蔓延开来,从8月中旬开始,水阳乡的村民纷纷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医院进行血铅检测。徽县每天有一班发往西安的大巴车,自从这个消息传开后,车票早早就被预订一空。
  “有的人坐不上大巴车,就去坐火车,列车员一看带着小孩的,就知道是去西安查铅中毒的。”一位村民说。
  “附近几个村子里的小孩,基本上都被家长带到西安进行了血检测,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没有去。”村民张生华说。对于老人没去检测的原因,除过行动不便外,花销太大是另一个主要原因,“包括路费、检查费,每个人要花300元左右。”
  “在西安吃一份盒饭就要五块钱,相当于8斤麦子。”一位村民说。这种换算方式引起了村民们的一阵笑声。
  在徽县县委、县政府9月6日上报陇南市政府的情况报告中称,从8月16日至9月4日,新寺村、牟坝村赴西京医院进行血铅化验的人员中共有354人血铅超标。而西安当地的一家媒体报道称,据西京医院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4日上午,该地已有879人通过不同渠道来到西安治疗,但仍有患病儿童、成人陆续到来。村民们则反映,到西京医院化验的村民应该在1400人左右。
  对于这一人数的差异,徽县卫生局局长胡学军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解释说,他们统计的是已经拿到化验报告的人数,“有好多人的化验结果还没有出来。”
  说到这次集体铅中毒事件,好多村民都会提到五岁的周浩,“要不是周浩被电击伤,我们全村人还要一直被蒙在鼓里,周浩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这样感谢的话语让周浩的父母很不自在,在这次电击事故中,五岁的小男孩周浩失去了一个胳膊。

(小标题)恐慌
 
  “以前我们对铅中毒是什么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冶炼厂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危害。”牟坝村村民马莲说,“现在大家有的去买书看,有的上网去查,学到了不少关于铅中毒的知识。”
  徽县卫生局局长胡学军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坦承,“包括我,以前都没注意这事情。”
  徽县县城中心的一家网吧负责人称,最近这几天,经常会有一些农民来让他查有关铅中毒的资料和外界媒体关于此事的报道。
  有一些热心的村民,把从网上下载的关于铅中毒的资料,贴在路边的墙上。
  “我的孩子去年3月开始一直说肚子疼,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到县医院挂一次吊瓶,县医院的医生说是消化不良,现在看来是铅中毒的原因。”周浩的母亲坚定地说。
  腹疼、头晕、呕吐、牙齿稀松……这些孩子们的症状均被大人们认为是铅中毒引起。“我的孩子这几年根本念不进去书。”一位村民说。他从有关资料上看到,铅中毒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而铅中毒引起的传言也越来越多。有村民向记者反映说,村里有一个13岁的孩子,至今还没有换牙。但当记者追问这个孩子的姓名时,好多村民都说不清。
  “你说这铅中毒究竟有多么可怕?”有村民向记者询问。甚至有村民断言,再过几年,村子里肯定会有人因此而死亡。
  同样感到村民们很恐慌的还有西京医院儿科的成胜权副主任。在甘肃省卫生厅和陕西省卫生厅的协调下,9月5日晚,成胜权带着两位助手连夜来到甘肃徽县。9月6日,成胜权副主任对徽县两家医院的医生进行了铅中毒治疗的培训。9月7日上午,身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副教授的成胜权,身着军装对村民进行了铅中毒知识的培训。
  “村民们问的问题主要围绕着怎么治疗,能不能治好,会不会有后遗症?可以感觉到,村民们对这个病心里没有底。”成胜权说。让成胜权略感欣慰的是,村民们对他显得比较信任。
  成胜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他此次来主要是应徽县县政府的邀请指导治疗,“目前已有一个初步的治疗方案,对250ug/L以上的儿童患者尽快进行就地治疗,对一些重度中毒患者转往西京医院进行治疗。”据介绍,按卫生部的规定,血铅含量100ug/L以下为正常,100ug/L~199ug/L为高铅血症,200ug/L~249ug/L为轻度铅中毒,250ug/L~449ug/L为中度铅中毒,450ug/L以上为重度铅中毒。
  据了解,目前收治在西京医院的一位一岁多的儿童血铅含量达到600多ug/L,为目前检测出的血铅含量最高的患者。这位患者的父亲系冶炼厂的工人。
  虽然铅中毒影响的是所有的人,但大人们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孩子。而铅中毒的阴影,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孩子们的心情,在大人们向记者诉说他们的担心和委屈时,这些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院子里玩着游戏。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每家院子里角角落落,都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
 
(小标题)冲突
 
  徽县官方上报的情况报告中称,由于(甘肃)省、(陇南)市专家组介绍的卫生部关于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与西京医院发放的宣传资料和大夫的解释有差异,引起了群众对专家解释内容的质疑,与专家组产生了对抗情绪。
  “医院有经济利益,给群众答复时会把病情夸大,造成群众恐慌。”徽县县委的一位人士称。
  对此,一些村民则认为,是甘肃的专家组有意把病情说小,“他们想隐瞒这件事情。”
  “村民们认为我们把专家组买通了。”徽县卫生局局长胡学军无奈地说。让胡学军感到尴尬的是,由甘肃省多位权威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遭到了部分村民的围攻和谩骂。9月1日,甘肃省的专家组前往新寺村现场采血时,遭到村民拒绝。
  当天中午2时许,新寺村约100多名村民到县政府上访,在县政府大门口聚集,造成316国道阻塞约5分钟。在徽县县长陈荣的出面劝说,并答应按西京医院的专家建议进行治疗的情况下,村民的情绪才暂时得到平息。
  徽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毗邻陕西省,离陕西省西安市有300多公里。
  本刊记者采访时,一些村民查看了记者的相关证件,并看到所驾车辆非甘肃牌照后,才接受了采访。“现在我们连甘肃的记者也不相信。”村民解释说。
  新寺村村民郭勤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8月7日,他带着八岁的孩子到临近的陕西省凤县一家医院进行血铅化验,这家医院是冶炼厂的定点医院,但医生称要冶炼厂出具介绍信才能化验,“我给医生说了好多好话,他终于答应给化验,但抽完血之后,又说机器坏了。我准备带着孙子离开时,医生对我说,让孩子住院观察一段时间。我当时就有了疑心。”
  郭勤认为,这家医院肯定和冶炼厂有什么内部协议。随后,满心狐疑的郭勤带着孙子来到徽县人民医院,化验结果是一切正常。因为对这个结果仍不放心,郭勤带着孙子于8月12日到西京医院进行了化验,结果是血铅含量高达440ug/L,为中度铅中毒。
  “你说这么大的差异让我们还怎么相信当地的专家和医院呢?”村民们反问。村民们还反映说,在徽县以北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今年初曾发生过一次类似的事件,当地疾控中心化验结果表明“企业生产行为没有对群众饮用水源和身体造成影响”,而兰州医学微量元素研究所化验结果显示,送检的50名孩子全都铅超标。
  郭勤和部分群众上访至县政府。8月22日,徽县一位副县长主持召开有县环保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办公会议,责令县环保局书面正式通知徽县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立即停产,配合工作组进行调查。
  8月26日,因冶炼厂还在继续生产,新寺村80多名村民在冶炼厂门口静坐,并将生产区道路用沙土堆堵。
  8月27日,徽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对此事进行专题研究,由卫生局负责尽快联系有关专家,认定人体微量元素超标的原因和途径,并由县经贸局负责制订冶炼公司的搬迁方案。第二天上午,徽县环保局和电力局对冶炼公司实施了强行断电措施。当天下午,徽县四大班子领导集体接待了300名上访群众,表明了妥善处理好这一事件的决心。
  此时,距事发已经半个多月。
  这一系列冲突让徽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晓东感受颇多,“群众始终觉得政府在回避和搪塞,对政府的信任度很低,让我们的工作非常难做。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小标题)梦想与现实
 
  提起小时候的事情,现年已经40多岁的牟坝村村民李建中显得非常激动,“那时候,河里的鱼虾很多,我们经常下河抓鱼,但现在成了一个臭水沟,连浇地都不行了。”
  李建中在北京、广东等地打了十几年工,2003年回到家乡。看到昔日美丽的小河成了臭水沟,李建中开始向有关部门反映及上访。
  为了引起重视,李建中在自家屋子的墙壁上写上大字“为家乡的环保死而无悔”。
  “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我是个疯子,没人重视环保,更没人能理解我。现在出事了,大家才知道我的一片苦心。”李建中说。让李建中自豪的是,现在走在村子里,会有人主动给他敬烟。
  2005年12月,李建中上访到国家环保总局,反映县城周边的选矿厂、冶炼厂污染环境一事。此上访件被转至徽县环保局,徽县环保局的答复是他反映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徽县的几家老冶炼化工企业,在近几年经过技术改造已达到了环保标准,新建的企业也均经过了‘环评’。”徽县环保局副局长柳忠骏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介绍,此次事件发生后,环保局以配合调查为由关停了水阳乡周围的五家冶炼化工企业。这五家企业均位于徽县的西河边上,西河是嘉陵江上游的一条支河。
  其中被村民围堵了大门的铅冶炼厂,被怀疑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新寺村的村民一致反映说,以前这家企业开工时,尤其是到夜间,空气中的味道非常呛鼻。该厂的一位职工透露说,他们白天一般都按规定要求生产,一到晚上,为了提高产量,经常是加大风量,排出的烟雾就多了好几倍。
  这家企业的门头上,挂着徽县县政府颁布发的重点保护企业的铜牌。记者曾到这家企业采访,门卫值班人员联系领导后,称领导不愿意接受采访。
  而这家建于1995年的冶炼厂,曾经被当地村民认为是脱贫致富的靠山。
  “这个厂子选址时,牟坝和新寺两个村子就争,都希望建在自己村子的地盘上,那样的话,不仅可以获得征地赔偿款,还能安置本村的村民到厂里上班。”徽县县委的一位人士说。
  今年51岁的新寺村村民郭荣并不否认这一点,“建厂时,租了我家三间房,每个月我能收到90元钱的房租,当时很高兴。”十一年后,郭荣的血铅含量达到了326ug/L。41岁的村民周飞,曾被招进厂里干了三年临时工,“现在干活总冒虚汗,腿软,厂里也不管了。”
  而徽县政府,目前已为此事直接花费约30万元。“虽然这些钱以后可能会让相关的污染企业来掏,但这件事情给政府的威信和形象造成的伤害,是没办法弥补的。”徽县县委的一位人士说。
  “我几年前向县上领导反映环境问题时,他们的答复是,如果没有这些企业,谁来养活我们。”李建中认为。
  当地政府网站上的一条新闻显示,在徽县五家年税费在2000万元以上的支柱企业中,除过一家酒厂,其余均是和矿业有关的企业。处于甘肃南部的徽县,是一个资源大县,也是陇南市八个县中,惟一能财政自给的县。
  徽县环保局副局长柳忠骏称,现在县上的好多招商引资项目,都是和环保问题有一定关系,“高精尖企业,很难引得来。”
  “治疗铅中毒最根本的措施,就是环境干预。”西京医院成胜权副主任说,“因为环境污染,中国儿童的血铅含量超过100ug/L的占到10%~30%,而美国的这一比例只有1.6%。”
  徽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晓东对此次事件显得并不意外,“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在徽县生活工作了多年的周晓东认为,在中国东部部分地区为破坏环境已经付出巨额资金埋单的情况下,西部地区也开始步其后尘。周断言,周边一些矿厂较多的县区,迟早也会爆发和他们同样的问题,“矿养活了我们,也伤害了我们。”
  而这两年徽县环保局副局长柳忠骏的最大感受是,“特别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密码世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