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典故

(2009-06-29 10:39:55)
标签:

典故

太守

太尉

神知

杨震

昌邑

文化

分类: 杂说杂议

在电视或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两个人交头接耳密商事情,然后其中一人对另一人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可再告诉其他人。”

此外,古籍中也有记载,如元朝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我叮嘱他这桩事,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记得以前读书时,一个广东同学,带一块表,卖给老外一个同学,对那个同学说:“我卖手表给你的事情,谁也不能告诉,只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当时刚好我也在,我说了:“我还知道呢!”

大家后来作为笑谈。

当时也没有深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来源,纯属按照字面解释。

其实,“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是有典故的,出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未当官前非常热心教育事业,在家乡办学,来自四方的求学者络绎不绝。他教学有方,坚持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因此名气大,学生多。当时,人们都称赞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由于杨震办学多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因此声名大噪。当时的大将军邓骘也听说了,他很敬重杨震的学识、贤能,就征召杨震到自己府内任职。上任不久,杨震又被推举为茂才出任地方官,先后升迁为襄城令、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再调升为九卿之一的太仆、太常,后又晋升为三公的司徒、太尉。

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经昌邑。当时的昌邑县令王密,是他任职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的官员。王密听说杨震路过本地,为报答当年杨震的提携之情,于是白天去谒见杨震,晚上则准备了白银十斤想赠送给杨震。

杨震对他说∶“我们是老朋友,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完后,惭愧的离开。

后来,杨震调任涿郡太守,为官清廉公正,不接受私人请托、谒见。他的子孙和平民百姓一样,常吃蔬菜,出门步行,生活简朴。有老朋友、长辈想让他为子孙购置产业,杨震不肯,他说∶“让以后的世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我用这个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

杨震自大将军邓骘征召入府任职,到被罢免太尉止,共出仕了二十多年。他为人刚正不阿,为官克尽职守,公正、廉能,他的品德因此为世人所称赞。因拒收王密贿礼,说出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这“四知”的千古名句,成为清廉自持,不接受非义馈赠的典源,后人也引用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比喻事情极重要秘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