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苑

标签:
麋鹿 |
分类: 无类可分 |
城南大兴南海子有个麋鹿苑,建苑历史不长,1985年;距离北京不近,14公里;占地面积也不算很大,60多公顷,其知名度与动物园不可同日而语,但这里是当年有“南囿秋风”之景称的所在地,有沼泽、草场、池塘、林地,是鹿苑也是科普基地,散养了数百头麋鹿,还有其他鹿种。
麋鹿俗称“四不象”,形态和马鹿、赤鹿相像,尾巴长、性格温顺,为我国独有,1865年秋,法国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发现了南海子皇家猎苑中的麋鹿,遂以二十两纹银为代价,买通猎苑守卒弄到了两只麋鹿,制作成标本,将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确认为从未发现的新种,从此,麋鹿学名被称为“大卫鹿”,1866年之后,英法德比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手段,从南海子猎苑弄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各国动物园中。1890年前后,永定河洪水泛滥,冲垮了元、明、清三代皇家猎苑的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劫杀一空,野生麋鹿在中国本土绝迹。
后来,圈养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的麋鹿纷纷死去,种群规模逐渐缩小。1898年起,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中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占地三千亩英亩的乌邦寺庄园内。这18头麋鹿成为目前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二战时,麋鹿数目达255头,乌邦寺庄园因害怕战火,开始向世界一些大动物园转让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麋鹿达到1320头。1985年,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努力下,伦敦五家动物园向中国无偿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头麋鹿被用飞机从英国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原皇家猎苑,麋鹿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国最后消失的地方。
这是我今天看到的麋鹿,曾经的背着历史故事的它们,放下了沉重,悠闲地享受大地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