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花在心灵上/林清玄

分类: 美文品读 |
把时间花在心灵上
林清玄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呢?
收藏家来开门了,连续打开三扇不锈钢门,才走进屋内。室内的灯光非常幽暗,等了几秒钟,我才适应了室内的光线,这时,才赫然看到整个房子堆满古董,多到连走路都要小心,侧身才能前进。到处都是陶瓷器、铜器、锡器,还有好多书画卷轴拥挤地插在大缸里,主人好不容易带我们找到沙发,沙发也是埋在古物堆中,经过一番整理,我们才得以落座。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形容那种感觉,古董过度拥塞,使人仿佛置身在垃圾堆中。我想到,任何事物都不能太多,一到“太”的程度,就可怕了。
我们都喜欢蝴蝶,可是如果屋子里飞满蝴蝶,就不美了,再想到蝴蝶就会生满屋的毛毛虫,那多可怕。我们都喜欢鸟,但鸟太多,也是会伤人的,希区柯克的名作《鸟》,那恐怖的情景想起来汗毛都要竖起。
正在出神的时候,主人端出来一个盘子,但盘子里装的不是茶水或咖啡,而是一盘玉。因为我的朋友向主人吹嘘我是个行家,虽然我据实地极力否认,主人只当我是谦虚,迫不及待地拿他的收藏要给我“鉴赏”了。
既是如此,我也只好一件一件地鉴赏,并极力地称赞,在说一块茶色玉时,我心里还想:为什么端出来的不是茶水呢?
看完玉石,我们转到主人的卧房看陶器和青铜,我才发现主人的卧室中只有一张床可以容身,其余的从地面到屋顶,都堆得密不透风。
虽然说这些古铜都是价逾千万,堆在一起却感觉不出它的价值。后来又看了几个房间,依然如此,最令我吃惊的是,连厨房和厕所都堆着古董,主人家已经很久没有开伙了。
古董的主人告诉我,他为什么选择居住在陋巷,是怕引起歹徒的觊觎。
而他设了那么多的铁门,有各种安全功能,一般人从门外窥探他的古董,连一眼也不可得。
朋友补充说:“他爱古物成痴,太太、孩子都不能忍受,移民到国外去了。”
古董的主人说:“女人和小孩子懂什么?”
我对他说:“你的古物这么值钱,又这么多,何不卖几件,买一个大的展示空间,让更多人欣赏呢?这样,房子也不会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呀!”
他说:“好的古董一件也不舍得卖。”
他说:“而且那些俗人懂得什么叫古董?”
告辞出来的时候,我感到有一些悲哀,再怎么了不起的古董,都只是“物件”,怎么比得上有情的人?再说,为了占有古董,活着的时候担惊受怕,像囚犯困居于数道铁门的囚室,像乞丐住在垃圾堆中,又何苦?
何况,人都会离开世界,就像他手中的古董从前的主人一样,总有一刻,会两手一放,一件也不能带走。真正的拥有,不一定要占有,真正的古董鉴赏家,不一定要做收藏家;偶尔要欣赏古董,到故宫博物院走走,花几十元门票,就能看到真正的稀世古物。累了,花几十元在三希堂喝故宫特选的乌龙茶,生活不是非常的惬意吗?回到家,窗明几净,也不需要三道铁门来保卫,也不需要和无情的东西争位置,役物而不役于物,不亦快哉!
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有所营谋,必有所烦恼;有所执著,必有所束缚;有所得,必有所失。
我们如果把时间花在财货,就没有时间花在心灵。
我们如果日夜为欲望奔走,就会耗失自己的健康。
我们如果成为壶痴、石痴、玉痴、古物痴,就会忘却有情世界的珍贵。
好好吃一顿饭、欢喜喝一杯茶,一日喜乐无恼、一夜安眠无梦,又是价值多少?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百花丛里是“有情”,片叶不沾身是“觉悟”。
误解与赞赏、批评与歌颂,都像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汐,原来一物也无。
去年春天最好的春茶,放到今年也要失味,所以,今年要喝今年的春茶。
年年的春茶都好,我眼前的这个粗陶茶杯也很好,古董、古物、钻石、珍珠,乃至一切的背负,留给那些愿意背负的人吧。

【读与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似乎总在追逐着什么: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车子、更昂贵的奢侈品……我们被欲望驱使,在物质的海洋中浮沉,却渐渐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心灵的渴求。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把时间花在心灵上》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沉迷于物欲中的我们,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拥有。
开篇,先生以一位收藏家的故事切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被古董占据的生活空间:堆满古董的房间、无法容身的卧室、甚至厨房和厕所都充斥着冰冷的器物。这位收藏家沉迷于对古董的占有,却失去了生活的舒适与温馨,甚至与家人疏离。他筑起重重铁门,将自己囚禁在物质的牢笼中,成为了欲望的奴隶。这幅画面令人震撼,也令人深思: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物质所奴役,成为了欲望的囚徒?
先生以其一贯的禅意笔触,引导我们思考“拥有”的真正含义。他指出,真正的拥有,不一定是占有。那些价值连城的古董,终究只是冰冷的物件,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为了占有这些物件,我们牺牲了时间、健康、亲情,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乐趣,这难道不是一种本末倒置吗?真正的古董鉴赏家,不一定要成为收藏家。偶尔去博物馆欣赏,花几十元门票,就能领略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精髓。这种“役物而不役于物”的态度,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境界。
文章最后,先生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命维度。他提醒我们,生命短暂,执着于物质的追求,只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和束缚。我们更应该把时间花在心灵上,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体验生命的真谛。一顿可口的饭菜、一杯清香的茶、一夜安眠无梦,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馈赠。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这是先生所向往的生活境界,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态度。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明的心,不为外物所扰,不为欲望所困,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