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发声技巧与嗓音保护

标签:
情感 |
分类: 运动保健 |
http://s9/mw690/001mAd7ggy6LPCMzK4M48&690
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以嗓音为媒介进行知识传播。嗓音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生理功能,又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职业工具。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职业工具的优劣往往决定着职业功效的高低。教师具有优美的嗓音,是教学活动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反之,沙哑、低沉的嗓音,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然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用嗓频率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而大多数教师缺乏科学用嗓的知识,加上教学环境污染较重(如吸入粉笔灰尘),极易造成教师的嗓音损害。据《教育研究》杂志介绍,教师中70%以上不同程度地患有喉炎及声带疾病,比歌唱演员的声带疾病患者比例高得多。这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用嗓过度或用嗓不科学造成的。
声音是教师展示智慧、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任何科学技术都无法取代的工具。每天,老师们需要把知识、信息、情感等转化成语言,通过我们的声音,传递给学生,教师声音的感染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教师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体育教师的课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声音小了学生听不清楚,长时间的大嗓门的说话、喊口令,对嗓音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表现为声音嘶哑、粗糙、低沉、声音无力、发痒、发堵、发胀,因此嗓音问题已成为教师当中最易发生的职业伤害。
一、教师常见的嗓音问题
1、嗓音疲劳
嗓音工作超过一定的时间和强度以后,音量和音质下降的现象称为嗓音疲劳。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它保护机体不受损害,是一种要求休息的信号。嗓音疲劳后适当休息,得到恢复,则有锻炼的意义;疲劳过度则产生嗓音疾病。由于职业、课时量的关系,体育教师咽喉疾病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早期嘶哑时轻时重,休息后又可恢复正常声音。
轻度嗓音疲劳:多出现在连续发声时间较长以后,感觉嗓音不清脆,讲话吃力,口咽干燥。声带轻微充血,闭合良好。休息一天即可恢复,也可以用一些胖大海、石斛之类中药泡茶饮服。
重度嗓音疲劳:出现在连续发声或大声讲话、歌唱之后,声音嘶哑,讲话很费力,咽喉干燥,或有痰而咳之不出,但无发热、鼻塞流涕及咳嗽等感冒或咽喉炎症状。休息二、三天后能恢复,可以服用中药茶剂或响声丸,也可以服用一些维生素B、C、E之类,以加强营养。
2、嗓音疾病:声带小结 声带息肉 声带囊肿等 须手术治疗。
二、体育教师用嗓技巧
用嗓技巧是播音专业发声的技巧。通过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呼吸控制等使嗓音美化。在教学中,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通过嗓音来完成的。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与每个人的习惯性用声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习惯用声就是比如有的人平时就习惯高声或大声说话,不管听众与他距离远近或周围环境的安静、嘈杂都大声叫嚷,不分场合,而有的人平时习惯低声或小声说话,不管听众多少,不管场合,永远是柔声细雨,轻描淡写。而这些不良的习惯性用声都阻碍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顺畅性和流通感,达不到要求的目标,因此掌握正确的用嗓技巧是重中之重。
学会用气说话是教师用嗓的重要技巧,即需要大声说话的时候气就吸得深一些,用舒展的“饮开水式呼吸法”将气吸入腹部站定;吐气说话时,加大气量,将各方面状态都紧张起来,反之控制吐气气量。学会根据不同的环境来调节控制自己的声音。一般来说,教学用嗓中要注意学会留有余地,老师上课的内容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说到重点部分的时候,声音应该比一般的时候要抬高,音量加大,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只有明确用嗓目的,克服习惯性的用声,才能在教学课堂中把握得度收放自如。
要注意随时调整状态,通过状态来激发自己的传播欲望,过度低头或仰头都会改变声腔的形状,影响发声,正确的发声姿势是不论坐与站,腰都要保持直立。状态好姿势正的时候声音表达也会清晰自如。
三、体育教师嗓音的日常保养
1、课堂教学
用声过度,一天内授课时数过多、说话太快,没有换气、压低音高音调、口型太小、颈部肌肉过于紧张,边做示范动作边讲话。
方法:在无法改变一天内课时过多的条件下,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听课习惯,做到教师只要一开口,学生就立马安静下来,使教师的讲解声音稍微低一点学生也能听清楚。
2、日常生活习惯
第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播音员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上去播新闻时就会觉得嗓音疲踏,用声便不如嗓子舒服的时候用起来顺畅轻松。人在休息的时候,声带也会跟着一块休息,不发声说话和彻底进入睡眠状态时声带的休息程度是不一样的,前者只是没有用嗓,但并没有达到休眠的状态。同时还要注意刚起床的时候不要发过强过高的声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嗓,慢慢的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切勿大声叫嚷。
第二注意饮食。不吸烟,少饮酒,少吃生冷油腻食物,上课之前休息好的同时还要少吃一些带刺激性的东西,比如现在流行的麻辣烫、烧烤等,经常吃会减少嗓音的明亮度,使声音晦暗不堪。
第三谨防季节更替。嗓子最不舒服的季节是秋冬交替之时,因为秋天特别干燥,而暖气和空调也是嗓音的头号大敌,吸气的时候空气冲刺到喉头疼氧难耐。因此熟悉了这样的环境之后,老师上课时注意要随时喝水,可多泡一些罗汉果,菊花甘草茶,起到护嗓的辅助作用。
第四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有很好的消炎作用。
第五坚持锻炼身体,预防感冒。感冒是坏嗓的又一大敌,重感冒常常引起扁桃体发炎或声带炎,影响发声,若发现发声器官有了疾病就要停止大声说话或过度用声,及时就医,如果轻视,会造成发声器官永久性损伤。
最后学会开嗓技巧和用嗓疲倦之后的修复技巧。这个老方法是话剧演员和播音员通常用的方法,即发出任何一个单元音的口形,比如“阿”,用自己最极限的低音发出,打出如气泡的声音。在嗓子很累的情况下,可以起到一个修复的作用,让声带得到休息。用嗓之前同样可以作为开嗓音,打得越响当当的时候是声音最舒服的时候,也是声音恢复到最佳状态的时候。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这个技巧,可以在同学们讲话或做题的时候及时的做一个嗓音的修复,或者用嗓之前的一个启动,以便更好的保护到声带,并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授课播讲的过程中来。
噪子是人体正常呼吸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人际交往以及表达我们内心世界和真情所想的发声器官,因此应该好好对待。播音员主持人爱护自己的噪子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而演员的噪音好坏更是关系到艺术生命存亡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科学的用好及保护好噪音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并科学认识的大事。由于职业特点,教师的咽喉疾病发病率大大超过其他群体。医疗专家认为,教师用噪非常频繁,往往由于用声过多,同时没有注意噪音保健,沙哑、失声的慢性咽炎就成了常见病。如果不注意保养,依然说话嘶声力竭,不但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质量,严重者甚至可能威胁教师的职业生命。只要掌握科学的用嗓护嗓知识,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同时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上课随身带着水杯,泡上一些罗汉果或贡菊茶,一定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精神畅快、心平气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高到低、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这是我国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总结出来的护嗓要诀。以这条要诀为指导,再辅之以文中介绍的锻炼方法和保养之道,就一定能够远离喉部疾病,让嗓音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