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庙前正中是一座六柱五楼式牌坊,为1992年复建。石坊高9.7米,宽14.2米。为六柱五楼单檐庑殿顶式仿木构牌楼建造。明间宽3.3米,次间宽2.67米,稍间宽1.78米,各柱径为面宽57厘米的方柱。各柱前后和边柱外侧均有夹柱抱鼓石。每间柱上均置平板枋、龙门枋、华板及额枋。平板枋上承庑顶楼盖。楼盖椽望、瓦垅、吻兽、剑把一如大木作。明间龙门枋上两面均有二龙戏珠浮雕。各间龙门枋下置华板。华板为三花如意透雕。华板下置额枋,枋下置浮雕雀替一对。
石坊前后置圆雕石狮两对,雕刻精美,神态各异,分别雕成喜怒哀惧四种神情。
拾级而上,便是歇山式三券洞山门,门额下中刻"北镇庙"三字。
到的时间已晚,从侧门进入
山门内神马殿台阶前有一个院子,院子两侧有房屋基台遗址。
登上二十级台阶为神马殿,殿内塑有两匹马和两个马童,为山神行走时的坐骑及随从。
神马殿后两侧的钟楼、鼓楼
过神马殿,往北经过一些碑亭,看见一个高大的月台,绕以雕工精细的石栏杆,主要建筑都在月台之上。从南向北依次为御香殿、正殿、更衣殿、内香殿、后殿。
碑亭
碑亭位于神马殿北甬路东西两侧,横列四座碑亭,除东边的一座为六角亭外,余者皆为四角攒尖式,亭已毁,现为重建的。四甬碑由东向西分别为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万寿碑、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北镇庙碑文》、雍正五年(1727年)的《御制碑文》、乾隆十九年(1754年)《御制并书·七言律诗》碑。
月台前有很多古碑
还有日晷和嘉量
月台西侧有元“大德二年”碑,加封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
御香殿共有厅堂五间,是陈放朝廷御书和皇家祭祀用香蜡供品的地方。
御香殿的后面是大殿,大殿是庙内整体建筑的对称中心,也是庙内最大的建筑,殿宽23.4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是举行祭扫大典的场所;大殿为歇山式大木架结构,殿墙以青砖围砌而成,绿琉璃瓦顶,雕梁画栋,柱、檩均为红色;殿内有一尊"北镇山神"的泥塑。殿的正中悬挂着清乾隆帝书的"乾始神区"铜制御匾;墙壁上绘有汉代至明代各朝著名的文臣武将画像32人,各具神态,惟妙惟肖,色彩鲜艳。
前一篇:辽宁访古——北镇崇兴寺双塔-2
后一篇:辽宁访古——北镇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