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彭州(一)彭州博物馆-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博漫游 |
接“成都彭州(一)彭州博物馆-1”





五曲金盏,高4.4厘米,重45克,其唇微外翻,口呈五曲葵形;弧腹,呈五瓣花形,以水波纹状粗线分割成五部分;腹下为喇叭形高圈足。盏心凸饰一朵五瓣花,每一花瓣上装饰一片细叶,叶边饰小圆圈纹,花叶相依,浑然一体。








荷叶龟纹银杯,高4.8厘米,重53克,其直口,方唇,弧腹,喇叭口形高圈足外撇。内底中心饰多曲荷叶一张,叶片叶脉呈弯曲状,荷叶中心饰一细尾、作爬行状的乌龟。足外壁錾铭“张家十分”,说明该银杯是私人作坊产品。唐代金银器上就饰有龟纹,宋代器物的龟纹一般饰于荷叶之上,取其“三百岁游于蕖叶之上”之意,以喻健康、长寿。




1993年,彭州市西大街,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窖藏坑,出土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宋代金银器窖藏,可辨认形状的共343件,其中金器27件,银器316件。它们保存完好,形制精美,代表了宋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有15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因此这个窖藏坑被誉为“天下金银第一窖”。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南宋时期元军入侵四川,百姓纷纷将家中值钱的家当掩埋起来,这是宋代窖藏出现的主要原因。
彭州窖藏金银器里有各种造型的碗、盆、碟、盏、酒壶、酒瓶,以及女子所使用的各种首饰,制作精美,让人看到宋代四川的富庶,也还原宋代成都人的雅致生活,出土的这些窖藏金银器如今大部分都珍藏在彭州市博物馆。



五曲金盏,高4.4厘米,重45克,其唇微外翻,口呈五曲葵形;弧腹,呈五瓣花形,以水波纹状粗线分割成五部分;腹下为喇叭形高圈足。盏心凸饰一朵五瓣花,每一花瓣上装饰一片细叶,叶边饰小圆圈纹,花叶相依,浑然一体。
多曲形金银器皿在唐代即开始流行,早期器物分瓣多,分瓣内凹明显,平面多呈长形,接近萨珊、粟特风格的器物。8世纪中叶以后风格发生显著变化,器身一般分为四瓣、五瓣,有的器物分瓣只表现在口沿上,器物腹部不分瓣或分瓣不明显,平面总体呈圆形,西方色彩趋向淡化。这件金盏的水波纹状分瓣线体现出明显的萨珊波斯风格,而碗心锤揲出的五瓣花则是中国式的构图。以水波纹与碗心花朵相结合的构图是中国器物制作的一个悠久传统,这种基本构图持续出现了近七百年,而这七百年也正是西来文明大规模地传入、生根并逐渐被中国文化吸收、消化的历史时期。






南宋(1127—1279)瓜形金盏,一盏高3.6厘米,重101克,另一盏高3.5厘米,重100克。两盏形制相似。方唇,直口,斜腹,圆底。整体呈长条五棱瓜形。瓜柄扭成一圈;瓜蒂处饰五片叶子,每片饰细密叶脉纹;瓜棱内用小鱼子纹饰成卷草纹,近瓜脐处饰双卷叶折枝花纹,内以小碎点纹衬地;瓜脐外鼓,上饰小碎点纹。瓜脐边錾铭“齐”字,可能指器物的拥有者。有研究者推测,瓜形盏可能不具有实用性,而只是一种纯装饰性器皿。


荷叶龟纹银杯,高4.8厘米,重53克,其直口,方唇,弧腹,喇叭口形高圈足外撇。内底中心饰多曲荷叶一张,叶片叶脉呈弯曲状,荷叶中心饰一细尾、作爬行状的乌龟。足外壁錾铭“张家十分”,说明该银杯是私人作坊产品。唐代金银器上就饰有龟纹,宋代器物的龟纹一般饰于荷叶之上,取其“三百岁游于蕖叶之上”之意,以喻健康、长寿。


前一篇:成都彭州(一)彭州博物馆-1
后一篇:成都彭州(一)彭州博物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