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燕赵(十一)蒲阴御射台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这一天的行程就是从涞源经蒲阴陉到大同的灵丘,看觉山寺辽塔,然后返回至河北易县到涿州。
蒲阴陉,太行八陉第七陉。八陉之中,唯蒲阴陉的具体路线争议颇多,概括来说,有三种观点:一是从涞源盆地沿拒马河谷东行,经紫荆关,至易县;也就是说蒲阴陉起于河北易县,至涞源与飞狐陉衔接,这条古道实际上也就是拒马河上游的河谷。扼守此陉的是紫荆关,关城在易县城西面的太行山脉紫荆岭上,以山上多紫荆树得名。二是从山西灵丘沿唐河河谷东南行经倒马关至顺平。三是从涞源盆地北上溯拒马河支流至五回岭,翻过五回岭沿漕河河谷南行至易县独乐乡再沿浅山谷口至顺平蒲阴故城。
紫荆关初置于汉代,原称五阮(或五原)关,北魏又称子庄关,宋称金陂关,金、元后沿用紫荆关名迄今。与山海关、嘉峪关并称历史最悠久的名关之一,是山西大同与河北交通的军事要隘。这里已经相当靠近北京了,历史上这里发生的战事,大都是直接为了争占北京。公元1449年,蒲阴陉成了风云之地,瓦剌军出兵三路攻明,于土木堡俘明英宗朱祁镇,之后瓦剌借英宗要挟明廷。明朝便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后瓦剌挟持英宗攻明,前锋抵达紫荆关,遭守关明军抵抗。瓦剌军在关前与明军对峙时,出奇兵翻越紫荆岭,从关南拆毁边墙而入,明军腹背受敌,紫荆关失守,瓦剌大军便从紫荆关直逼北京城,引发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这三张图,蒲阴陉的线路都略有差异
带着问题出发吧,汽车在山峦间沿唐河穿行,快到觉山寺时,发现笔架山御射台。大家兴致勃勃的下车打卡。

唐河入隘门峡后,本直奔东南而去,但到此地却突然东折约数百米,后又反朝西冲去。觉山即巍峙于这个唐河弯道的西侧,而在觉山以东,亦即那个唐河弯道河段的怀抱之中,此处则曾经是北魏文成帝拓跋于和平二年(公元416年)二月南巡途中御射之台。
前一篇:漫游燕赵(十)蔚州博物馆-3
后一篇:漫游燕赵(十二)灵丘觉山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