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2024-11-27 14:40:02)
标签:

杂谈

分类: 地图邮票
1963 T57 《黄山风景》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世界著名的山岳风景名胜区,自古以雄峻瑰奇著称,奇中见雄,奇中藏幽,奇中怀秀,奇中有险。景区内奇峰耸立,有36大峰,36小峰,千峰万壑,巍峨奇绝。黄山独特的峰林地貌构成36条大峡谷,形成36源、24溪。黄山瀑布甚多,著名的有九条大峡谷,形成九龙瀑、人字瀑、百丈瀑等3处。
         1963年10月15日发行,志号为特57的特种邮票《黄山风景》。邮票全套16枚,均在摄影作品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图案分别表现了黄山上玉屏峰、迎客松、后海松石、清凉台、天都峰、剪刀峰、万松林、梦笔生花、莲花峰、西海云潮、黄山古松、东海观潮、石笋峰、石猴观海、狮子林和蓬莱三岛的风景。虽然不能写尽黄山全貌,但取景忽仰忽俯,忽左忽右,忽朝忽暮,忽晴忽阴,粗勒细勾,淡妆浓抹,也能取其万一,表现出黄山风景的万千姿态。而且,设计者根据自己对黄山的观察和感受,精心去了照片中一些繁杂的背景村托,并重新安排了主图的位置和方向,对云彩、古松、山峰等形状和色彩进行了大胆的提炼和艺术加工,更好地突出了主题。在印刷技术上,采用影写版和雕刻版套印,各取所长。影写版色调柔和,但较平滑,线条不挺,宜于印刷气象万千的云海和若隐若现的远山,而印刷峻峭嵯峨的奇峰怪石和遒劲挺拔的苍松古柏,会缺少气势。雕刻版刚劲有力,宜于印刷需要线条分明的山石和松柏,而印刷云海和远山,会使它们减少浮动隐现的妙趣。因此,近景的山石和林木用雕刻版印制,远山、云海和天空则用影写版印制。邮票上凡是用影写版印刷的部分画面,多采用国画的表现形式,而雕刻版印刷的部分画面,则采用版画的表现形式,两者结合起来,刚柔兼济,比较好地表现了黄山风景的特点。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玉屏峰
图案描了黄山玉屏峰的姿态。设计者采用竖式票幅,运用仰视角度造型,突出表现了这座玉石屏风的雄伟险峻。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迎客松
图案是生长在黄山南部玉屏楼东文殊院洞顶的迎客松形象。画面前景上的松树和山峰,为雕刻版,刀法细腻有力,形象准确鲜明;背景上的天色和山峦,为影写版,柔和明亮,若隐若现,创造出了一种清新愉快的气氛。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后海松石
图案描绘了黄山北面“后海松石”的景象。画面由近而远,色彩由深而浅,分为五层:近处的参天古松和峻峰岩为黑色,紧挨着的山峰呈深蓝色,这两层采用雕刻版印制,线条清晰,形象鲜明;稍远处的浅蓝色两峰之间,有一峰颇似航海观音的“观音峰”,最远处色淡朦的一座座山峰,和淡淡的天色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影写版的印刷效果,把后海的古松和峻峭的奇峰怪石衬托得更加鲜明。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清凉台
图案是黄山狮子峰腰部清凉台的风景。在竖式票幅上,设计者采用仰视角度造型,高高危岩之上的清凉台白色石栏,悬熊上名为“破石”“扇子”等千姿百态的古松,十分醒目突出;远山和天色和谐地融为一体,干净淡雅,透着一股清凉;画面上的游人站立在清凉台上,凭栏远跳,指点远方,仿佛是在等待日出的辉煌时刻。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天都远眺
图案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天都峰上“天都远眺”的景色。这枚邮票图案犹如一幅木刻和彩墨国画,由近及远,由下而上,最后集中在天都峰上;近处黑岩隐定,背后的云雾、淡山、天边骄阳烘托渲染,天都峰本身虽然只占画面的1/3,但它巍然屹立,气势很足,比较成功地刻画出了黄山第二峰的雄伟姿态。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剪刀峰
图案是黄山天都峰西南剪刀峰的风姿。画面采用桔红色,显示夕阳斜照的瑰丽景色;远处用灰色表示薄雾已经降临,增添了无穷意境,具有水彩画的特点。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万松林
图案是位于黄山北海宾馆西侧贡阳山和狮子峰之间万松林的景观。画面以白云绕的远山为背,房舍建筑点缀其间,线条清晰,表现了这片千百年古松林的自然神采。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梦笔生花
图案是黄山散花坞石柱“梦笔生花”的形象。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莲花峰
图案是黄山三大主峰中的最高峰——莲花峰的风光。画面上近处巍然耸立的迎客松和山间的云海,尤为壮观。远处挺立于霞光里的莲花峰,云雾缭绕,姿态万千。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西海云潮
图案描绘了黄山的“西海云潮”景象。云海汹涌翻滚,重重叠叠的峰峦时隐时现,形态变幻万千,生动地展现出了“西海云潮”犹如童话般的自然奇观。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黄山古松
图案展现了生长在始信峰上的“黄山古松”形象。摄影者以柔和明亮的天色和淡雅清爽的山峰松林为背景,将镜头对准了这棵黄山古松。粗壮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缝之中,枝干突破图案边框伸向云天之外,气势雄伟,塑造了一种傲霜斗雪的顽强性格。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东海观潮
图案是黄山“东海观潮”的景象。画面上云海滚滚,远山起伏,朝霞似锦,捕捉住了黄山早晨景色的特征。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石笋峰
图案是黄山石笋峰的奇观。在横式票幅上,一根根石柱参差林立,奇姿峥嵘,胜似雨后春笋,蔚为壮观。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石猴观海
图案是黄山狮子峰顶“石猴观海”的景致。设计者对画面近景上的山峰和树木,形象清晰鲜明;画面远景上的云海,采用影写版印制,气势雄浑。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狮子林
图案是黄山狮子峰南面狮子林的风景。设计者在横式票幅上,背景上的山峰和天色柔和均匀,近景上的奇松和古柏挺拔清晰,整个画面层次丰富,相映相辅,展现出了黄山子林那种雄伟、奇特而又变幻无穷的自然风光。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蓬莱三岛
图案是黄山“蓬莱三岛”的景色。设计者在横式票幅上,将“蓬菜三岛”置于画面中心,山体和奇松伸手可触,衬以明亮的天色和隐现的山峰,整个画面和谐清新。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1984 T.100  《峨眉风光》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踞四川盆地西南缘,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因山势逶迤,“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故称“峨眉山”。峨眉山有大峨、二峨、三峨之分。山脉峰峦起伏,重岩叠翠,气势磅礴,雄秀幽奇,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峨眉山主要庙宇及风景区有报国寺、万年寿、伏虎寺、清音阁、黑龙江栈道、洪椿坪、仙峰寺(九老洞)、洗象池、金顶等十多处。
         1984年11月16日发行,志号为T.100的特种邮票《峨眉风光》,邮票全套6枚,分别描绘了峨眉山报国寺、雷音寺、洪椿坪、洗象池、卧云庵、金顶的风景。邮票图案采用钢笔水彩技法,既强调了构图的主次、虚实、疏密、均衡等关系,生动地表现出了天空、烟雨、展雾、日出等自然景象的微妙变化,又细腻地刻画出了复杂的寺院建筑风貌,具有色彩淡雅、水韵葱苍、笔调别致的特点,富有浓厚的山水气魄,表达出了一种淋漓酣畅的美感。边框装饰着盛开的莲花,精美,典雅,既使邮票犹如一幅幅镶进镜框里的风景壁画,又展现出了“奇峰朵朵开青莲”的清新意境。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峨眉山麓报国寺》
这枚邮票的设计者经过精心构思,别出心裁地将“报国寺”深藏在浓密的绿树从中,借助自然本色的渲染,真实地表现出了这座古寺建筑的雄伟气势;画面左下角那尊威武雄奇的石狮子为庙宇创造了一种轩昂肃程的氛围。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绿荫笼罩雷音寺》
画面中,绿荫遮天蔽日,唯有屋顶亮出一小片淡蓝色的天空,淋漓尽致地渲染了这座寺庙所享有的独特自然环境;那厚实的石墙,简朴的木柱,真实地再现了这座建筑古朴的原貌;那条盘山而上的石阶小路既衬托出山势的险峻又能让人领略到浓荫古寺中的那份幽静,犹如身临其境。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古木耸立洪椿坪》
画面中,洪椿坪寺宇门额下悬“洪椿坪”匾,上悬“千佛禅院”匾,门楣上对联右书“坪登数百丈众生合掌悟禅机”,左书“洪椿八十年老树低头闻佛法”;寺前几株千年洪椿,根系裸露,枝干苍劲,扶疏耸立,绿荫浓郁如盖,为古刹创造了一种幽清静雅的环境,显得格外肃穆幽深。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朝霞初照洗象池》
画面中,殿宇雄踞于钻天坡顶上,寓于一片冷杉林中,环境幽深而宁静;背景采用大片的淡黄色,犹如微做的晨曦,沐浴着峰巅,沐浴着庙宇,沐浴着葱茏的林木,沐浴着山间缭绕的云雾,色彩明亮淡雅,描绘出了朝霞初照,万物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象,使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色达到了巧妙而和谐的融合。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云托雾漫卧云庵》
这枚邮票的设计者将卧云庵置于画面最顶端,前临俗称舍身崖的万仞峭壁,崖下云腾雾漫,深不可测,真实地描绘出了这座寺院雄踞峰崖之巅的昂然英姿;画面对卧云庵云、雾、光等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色,进行了准确生动、欢快流畅的刻画,既创造出了一种云托雾漫的高险境界,又真正捕捉住了峨眉山的精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金顶宝光浮云海》
画面中心是睹光台,危崖凌空,前为万仞峭壁,俗称“舍身岩”;岩上隐约可见当时幸存的卧云庵身影,庵旁耸立着一座电视铁塔;画面左下角那个七彩光环,即峨眉宝光;站在舍身岩边,默默地望着茫茫的云海和数百里外的大小雪山,“光环随人动,人影在环中”,艺术地再现了峨眉山那种空灵飘逸、超凡脱俗的意境。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1981年  庐山风景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地处江湖之间,北有浩浩荡荡的长江,东南有烟波万顷的都阳湖,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块垒式的孤山。庐山风景奇胜,素有“国庐奇秀甲天下山”的美称。庐山多险绝胜景,匡庐瀑布更是名传天下。
        1981年7月20日发行,志号为T.67的特种邮票《庐山风景》,邮票全套7枚,分别描绘了庐山五老峰、含鄱口、黄龙潭、日照峰、三叠泉、蟾蜍石上古松、龙首崖的景观。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五老峰》
设计者采用从山龙明代所建海会寺仰视的角度,突出展现了五老峰的自然风貌:峰峰耸立,五峰姿态各异,峰间云雾缭绕,霞光灿烂,犹如仙境。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含鄱口》
设计者采用横式票幅,酣畅地挥洒彩笔,将含都口美妙的“湖光”“山色”摄入了画面,使自然美变成了永恒的艺术美。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黄龙潭》
设计者采用竖式票幅,让飞瀑从悬崖之上倾泻而下,直落碧绿的潭中,激起阵阵水花,蔚为壮观;潭在两山之间,山崖上青藤覆盖,阳光从绿叶的缝隙间透出,岩壁上生满着青苔,谷深景暗,即使盛暑身临此地,也觉寒气逼人。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日照峰》
设计者巧妙地将一方“庐山”二字的朱色圆印置于画面右上角,犹如旭日初照,生动地展现出日照峰的清晨景色:巍峨挺拔的日照峰沉浸在绚丽的朝霞之中,奔腾不息的长江身影清晰可见,悠然仁立峰巅的小亭精巧别致,具有一种人与自然相交融的和谐之美。若在云雾弥漫之际,从山下看山上,彩云缭绕,忽隐忽现从山上看山下,则是茫茫云海,无边无际,如登仙境。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三叠泉》
设计者采用竖式票幅,上端只留一小片蓝色天空,让一缕碧波经两次折叠后飞泻直下,如见其冰绢垂挂之状,如闻其钟鼓轰鸣之声,惟妙惟肖地绘出了三叠泉的壮美胜景。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石松》
设计者在横式票幅上,以远山和云海为背景,采用特写镜头,突出展现了庐山古松的风采:两棵傲然挺立的古松,植根于凌空飞悬的横石之旁,石上镌刻的字迹清晰可见,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气质和精神。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龙首崖》
设计者采用雕刻技术,精细地刻画了近景中的地首崖和崖顶青松,刀法道劲,富有质感;背景上的橘红色霞光和浅蓝色云水,采用影写技术描绘,灿烂似锦,有力地衬托了龙首崖的雄姿和气势。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关于庐山,有1999年10月5日中国与朝鲜联合发行的《庐山和金刚山》之二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1995-20  《九华胜景》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与峨眉、五台、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有九十九峰,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以天台、莲华、天柱、十王等九峰最雄伟。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山灵水秀,风光独特别致。九华山集佛教文化、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东临太平湖,南依黄山,北眺长江,气候温和,四季宜人。
         1995年10月9日发行,志号为1995-20的特种邮票《九华胜境》。 邮票全套6枚,分别描绘了九华山天台峰、百岁禅宫、宝殿、只园寺、大鹏石、凤凰松的自然景观。邮票图案,采用新颖的木刻技法,刀法丰富细致,又糅和了中国画的构图、线描和油画的色彩,赋予了山石树木和庙宇建筑很强的质感,使画面朴实厚重,清新雄伟,具有独特的风格。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天台晨曦》
这枚邮票图案是画家星辰直奔天台,拂晓前,捕捉住的神秘奥妙的瞬间景象。这时候曙光初露,烟云浩渺,天台显得广阔无涯。透过明暗不定的晨光,云海茫茫,苍山如舰船般在云浪中起伏;松涛阵阵,汹涌澎湃,真乃“从此置身千仞上,不须别处觅蓬菜”。 
《百岁禅宫》
设计者采用竖式票幅,将百岁禅宫置于中景,殿宇建筑线条刚劲挺直;近景树木挺秀;远景山峦起伏,生动地表现出了一种攀岩附壁之险。 
《rou身宝殿》
这枚邮票图案采用近景角度,建筑的各个部位清晰可见,一丝不苟,两侧绿树葱郁,背景蓝天高深,表现了肉身宝殿特有的气宇轩昂之势,顿觉油然而生立足于81级台阶前,即刻拾级面上,一瞻金地藏风采的渴望。
《只园夕照》
这枚邮票图案采用横式票辐将祗园寺建筑群置于中景,近景为形态各异的树木,远景为雄浑的山岭,在夕阳的沐浴中,大雁展翅凌空,寺门前游人流连忘返,创造出了山、林、寺夕阳尽染的美妙境界,仿佛隐隐可闻悠扬的暮鼓之声。
《大鹏听经》
画面采用侧视角度,清晰展现了大鹏石的头、嘴和紧收的双翅,特别是那微闭的眼睛,生动地刻画出了大鹏听经的入迷神态,真是天造地设,和谐逼真,惟妙惟肖。
《凤凰古松》
设计者将这棵千年古松置于画面中心,松针茂密,苍翠欲滴;背景衬以连绵起伏的灰色山峦,创造出了一种凤凰展翅欲上灵霄的意境,能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特有的那种神奇魅力。

1995-24   《三清山》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玉山、德兴两县交界处。主峰玉京峰,三清山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它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奇峰异石,云雾佛光,苍松古树,峡谷溶洞,溪泉飞瀑,古代建筑,石雕石刻,令人目不暇接。
        1995年11月1日,邮电部发行《三清山》邮票,全套4枚。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三清福地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司春___女神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观音赏曲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巨蟒出山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1997-10  《五台古刹》
         五台山坐落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1997年7月26日发行,志号为1997-11的特种邮票《五台古刹》,邮票全套6枚,分别描绘了五台山台怀镇寺庙群、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显通寺铜殿、菩萨顶、镇海寺的外观景象。图案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加西洋设色技法,既保持原有自然景观的特点,又在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和取舍,力图使每幅画面都能给人一种空,清静、脱俗之感,创造出一种氛围,使每幅画面都有自己的一个中心,然后在每幅画面的基调上进行加强或减弱。设计者精细地勾勒出了古刹建筑物棱角分明,纹路清晰的质感,精致之中突显出了古代建筑的富丽堂皇;在色彩运用方面,采用了一种比较平实冷峻的色调,既使古刹具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又充分表现出了五台山“清凉世界”的意境,创造出了一种神秘悠远,清净脱俗的佛国神韵。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五台山·台怀镇寺庙群》
这枚邮票的画面,若遵照实际景观,白塔的位置则很小,经过人为地将白塔变高大, 将远山推远,设色上把远山和白塔的对比度拉开,便营造出了一个既真实而又充满神秘气氛的画面。整个画面上的寺院建筑依山势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气势磅礴;远山林木葱葱,近处古松挺拔,既有深山藏古寺的幽静氛围,又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气息,将山情野趣和古刹丛林和谐交织的五台山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这枚邮票的画面,人为地在前补上一棵树,而且同主体建筑物之间有一种空间感,再将整个画面调成棕黄色,使树与庙之间有一种和谐的关系。邮票图案以棕黄色为底衬,采用近景特写镜头,精细地刻画出了南禅寺大殿的正面外观形象,高大雄奇,屋顶上两只相向的脊兽栩栩如生,殿檐角悬挂的风铃声声可闻;画面左右两侧绘有挺拔舒缓的古藤和低矮的灌木,几片黄叶落地,点缀了南禅寺的环境气氛,清净脱俗中又充满着自然情趣;大殿石阶两侧安置着两个消防用的铜制盛水大缸,表明了古人对木结构建筑的高度防火意识。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这枚邮票的画面,有意识将两边的树木减弱,突出了主体建筑。邮票图案以空旷的远山为背景,将佛光寺内东大殿和祖师塔置于面中心,再饰以苍劲参天的古松,创造出了一种精美的古代建筑艺术,厚重的历史沧桑和自然天成的风景交融在一起的奇妙意境,耐人寻味。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五台山·显通寺铜殿》
这枚邮票的画面,人为地将别处的松柏移至铜殿前,突出了铜殿的高大。邮票图案让显通寺铜殿建筑占据绝大部分画面,殿阁巍峨,殿脊两端铸有跃然欲飞的两个“鸱吻”。殿脊中间装有一个葫芦似的宝瓶,金光闪闪,耀眼夺目;苍松翠柏环绕,铜塔坐落其间;底色从外到内由深渐浅,创造出了一派虚无缥缈的佛教圣地风光。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五台山·菩萨顶》
这枚邮票的画面,特意选择了雪后初晴的一瞬,加之装饰性的云雾,创造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佛国仙境之气氛。邮票图案以茫茫云海为底衬,采用侧视角度,既描绘出了菩萨顶建筑屋顶琉璃瓦艳丽的色彩,又展现出了那108级石阶,仿佛一道天梯直达山顶,地势高耸,台阶陡峻云雾缭绕,创造出了一种“憎柄云外楼”的神秘意境。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五台山·镇海寺》
邮票图案以绵延起伏的山峦为背景,采用俯瞰的角度,展现出了镇海寺的全貌,殿堂楼阁层次分明,佛塔巍巍清晰可见;古木参天,云雾缭绕,寺内寺外人流络绎不绝,生动地表现出了五台山千年古刹的独特风采。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1999-6  《普陀秀色
         普陀山坐落在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外莲花洋上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中,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普陀山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幽洞奇岩,海景变幻,幽中有静,幽中有奇,幽中有雄,神韵特异,历来为游览避暑圣地。
        1999年6月3日发行,志号为1999-6的特种邮票《普陀秀色》,邮票全套6枚,图案描绘了普陀山普济寺、南天门、百步沙、磐陀石、梵音洞、法雨寺的的景观。设计者运用线描、水彩等综合手法,画面丰富多彩。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普济寺》
邮票图案以圆通宝殿为中心画面,生动地展现出了普济寺古木参天殿宇恢弘,莲池映碧,卧桥横波的壮阔景象,画面色彩灿然。设计者采用普陀山现存最古的建筑多宝塔作为图案背景。画面上纵向的塔形使得以横为主的寺、桥、水在构图上有所变化。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南天门》
邮票图案采用竖式构图,以环龙桥为近景;过环龙桥,沿山路曲折而上,临海处有两石对峙如门,上横一条石,题写“南天门”3字。远处有“南海观音”铜立像,佛像庄严慈祥。整个画面极目远望,海天茫茫,山岛耸峙,具有引人人胜、渐人佳境的艺术效果。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百步沙》
邮票图案以普陀山朝阳阁为立足点,举目南望,普陀山东南蔚蓝色莲花洋中的洛迦山隐隐可见。画面右下角为金黄色的沙滩,正如明代屠龙的诗句:“黄如金屑软如苔。”波涛拍岸,有亭翼然,生动地展现出了一种平滩远湾、碧海金沙的景致和韵味。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磐陀石》
画面中,两巨石相垒,上石如同一巨台;下石顶部稍尖,紧紧托着上石。上石立于岩石之上,危若累卵,有推之欲动、撼之欲坠之感,却任凭狂风骤雨,巍然屹立。上石刻着斗大的“磐陀石”3个字,下侧石上刻有“说法台”3字。邮票图案采用仰视角度,表现出了磐陀大石突兀、险若欲坠的自然状态。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梵音洞》
邮票图案设计者自海上取景,以下视上。洞口两壁陡峭,中间有天然石桥,石桥上有瞻圣阁,观海潮入洞,听洪波雷音,耳边仿佛响起清代孙谓游梵音洞后所写的诗句:“水石搏击无昼夜,不断轰雷成古今。何年斧劈两壁分,日暮风雨蛟龙吟。”邮票画面采用竖式构图,以拉长图式,既展现出了梵音洞磅礴的气势和倏忽变幻的奇景,也创造出了一种身临其境,仰之弥高的境界。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法雨寺》
邮票图案设计者从法雨寺正面取景,寺前古木参天,宝炉紫烟;寺后山谷幽居,绿荫蔽日,彰显了佛法之庄严。经幢古朴,寺宇恢弘,仿佛可以清晰感受到那种退隐山林,静心修炼之佛意。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2000-14 《崂山》
         崂山古称劳山、牢山,亦名辅唐山、鳌山,坐落在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区东北部,绵亘于崂山县境内。
         2000年7月15日发行,志号为2000-14的特种邮票《崂山》,邮票全套4枚,分别描绘了崂山巨峰、仰口湾、北九水、太清宫的景色。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2001-8  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坐落在湖北省西北部、汉江南岸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2001年5月26日发行,志号为2001-8的特种邮票《武当山》。 邮票全套三枚,图案分别描绘了武当山南岩的秋景、紫霄宫的冬景和复真观的景色。小型张一枚。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南岩秋色
南岩位于武当山紫霄宫西约2.5公里处,又名“紫霄岩”,因其朝向南方,故称“南岩”。南岩山岭奇峭,林木森翠,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风景最美的一岩。画面上金色阳光普照,秋色浓浓;云雾缭绕,或隐或现;岩上松杉挺拔,凝绿滴翠,颇具仙山楼阁意境。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紫霄瑞雪
紫霄宫坐落在武当山天柱峰东北展旗峰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是武当山保存较完整的宫观之一。经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宫至父母殿。层层崇台,依石迭砌,殿堂楼宇,鳞次栉比。紫霄宫背依展旗峰,如幢幢巨旗,迎风招展,面对照壁,五老、三公诸峰,连峙入云,近旁并有赐剑台、禹迹池、禹迹桥等遗址。遍山松杉挺秀,修竹丛丛,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道院愈益庄严静谧。画面上瑞雪皑皑,峰岭环绕,松林翠柏幽深之处的紫霄宫,透出一派“紫霄福地”的磅礴气势。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太子环翠
复真观通称太子坡,坐落于武当山天柱峰东北,背依陡岩,面临深谷,形势险峻。建筑布局严谨,起伏曲折,富于变化,红门建于第一层坡上,额书“太子坡”3字,四周丹墙环绕,复道曲折,中轴线上有龙虎殿、正殿、后殿、左右配殿等,青瓦朱檐,彩画鲜艳,右侧另辟院落,为接待客堂,其前依岩建造五层高楼,其间有梁枋十二,交叉迭搁,下以一柱支撑,结构奇特,为古代木构建筑中所谓“一柱十二梁”之杰作。画面上,青瓦红墙的复真观,仿佛正在静静地俯视深壑,曲涧流碧,纵览群山,千峰竞秀,远眺金顶,烟云迷离,既具有宏伟壮观之气势,又洋溢着宁静求真的意韵。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小型张
        图案描绘了武当山太和宫和金殿的景观。图案采用一帧经过淡化处理的武当山主峰天柱峰远景照片为底衬,隐约中云雾缭绕。右侧为一段文字:“武当山”和“武当山,古称太和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峰顶有明代所建金殿,以铜铸鎏金著称。山中恢弘错落的古建筑群与奇峰幽谷融为一体,相映生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介绍了武当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左侧设计为一枚邮票,邮票图案采用了徐建明创作的一幅中国山水画。画面上,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武当山的顶峰和坐落在顶峰之上的铜铸鎏金金殿,红光闪亮;丹墙绿瓦的太和宫坐落于武当山天柱峰山腰处,与连绵起伏的山峰和烟树云海融为一体,透出一种既宁静又神秘的气氛。
        右上角“武当山”3字的设计上,“武当”2字用线框括住,犹如一本古装书,蕴藏着丰富的“武当”道教和武术文化;一个大大独立的“山”字,将人引领进了连绵起伏的群峰之中和无限风光的主峰之上,点明了小型张图案表现武当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主题。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2002-19   《雁荡山》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市东北,北依莽莽的括苍山,面对浩瀚的东海乐清湾。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
         2002年9月发行,志号为2002-19的特种邮票《雁荡山》,邮票全套4枚,将雁荡山的奇峰、险嶂、洞穴、瀑布尽呈方寸之上,分别描绘了雁荡山显胜门、大龙湫、北斗洞、观音峰的风貌。以雁荡山四大景区为中心,每枚表现一个景区的一个景观,海上名山及其诡形特殊状的峰、嶂、洞、瀑和历史文化已全部融入4枚邮票图案中。表现手法为钢笔水彩画,对山石、树木、水流、云岚等予以细致入微的刻画,又采用影写版印制而成,线条流畅多变,质感很强。在票形安排上,设计者根据景观的不同特点,以竖式票形表现高峻雄奇的“显胜门”和飞流千尺的“大龙漱”,票面显得气势非凡,有很强的空间感;“观音峰”和“北斗洞”则用横式票形表现或远或近、绵延起伏的山峰,画面虚实相映,意境幽深。色彩上,4枚图案均以青绿色为基调,林木葱郁,潭水凝碧,远山如黛,近峰葱茏,色调和谐,看上去极为赏心悦目。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显胜门》
画面采用竖幅平视角度,既表现了雁荡山显胜门雄伟峭拔,直上云霄的气势,也创造出了一种抬头仰望,令人头晕目眩,不能久待的近距离对峙所产生的强烈视觉效果,更加激发人们步入险门探幽的心动神往。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大龙湫》
画面采用竖幅平视角度,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了大龙瀑布从卷壁中凌空腾飞而下,跌人潭中的瞬间景象,有水,有烟,有雾,既表现出了“天下第一瀑”的山高绝天之势,又有日光透过水汽氤氲的感觉,创造出了一种“雁荡自奇,不附五岳;龙漱所注,别为一川”的天然意境。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北斗洞》
画面采用横幅平视角度,生动地描绘出了雁荡山灵峰那奇峰异洞的独特自然景观,奇峰环绕,怪石林立,云遮雾盖,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观音峰》
画面没有采用当地认为“像观音”的角度,而是采用从百岗尖俯瞰的角度,既描绘出了观音峰在晨曦初照中的流光溢彩,又透过观音峰看到远处的乐清湾,表现了它与海的联系,从而以独特的视角欣赏到被称为海上名山的雁荡山的整体风貌,可称为构思巧妙。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2003-13  《崆峒山》
         崆峒山坐落于甘肃省平凉市西郊。秦、汉时,崆峒山上有庙宇建筑。崆峒山主要由山、水、林自然景色及人文景观组成,山势雄伟,林海浩瀚,环境深幽;奇峰、怪石、云海是其奇景,苍翠、清秀是其特点。自古以来,崆峒山的山光水色就以其旷达、秀美兼而有之的独特魅力著称。另外,崆峒山还是中国五大武术流派崆峒派的发祥地。
         2003年7月发行,志号为2003-13的特种邮票《崆峒山》,邮票全套四枚,图案分别展现出了崆峒山皇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的外观景象。设计者选取了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4个景点,以四方连的形式连在一起,既能体现出崆峒山各景,又能烘托出全景,凸显出山的开阔和深远。四方连周围都做了背景,衬托了崆峒山这颗西北高原上的明珠,群山中的这一抹绿。画面采用素描淡墨的绘画手法,以一种简约的构图和单纯素净的色彩,突出描绘出了崆峒山的道教意味,创造出了一种清新、旷达、宁静致远的艺术效果。
皇城
图案采用仰视角度,展现出了崆峒山“皇城”的外观景象。皇城即太和宫,又称绝顶、大顶、小马鬃,民间俗称“皇城”。坐落于崆峒山主峰马鬃山之巅,突兀高耸,摩云插天,形势险峻。皇城面东石阶通道称“上天梯”,为门径。西依笄头香山,如画屏映衬。北有舍身崖,如垂出之左臂。南连雷声峰,如舒出之右臂。画面上,皇城置身于峰台交错之中,诸台环绕,似莲叶托花,更显峻秀;若登临皇城之上,则犹如置身霄汉,崆峒山的山川美景尽收眼底。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弹筝峡
图案采用平视角度,展现了崆峒山“弹筝峡”的外观景象。弹筝峡又称前峡、轩辕谷。位于崆峒山主峰马鬃山与望驾山、两山之间.绵延数十里,四周危峰耸峙,岩壁如削,中间谷地潺潺流水,是泾河主流。这座大峡谷所处的地段,地势陡,坡度大,水流湍急,与岸边的石头相撞,冈石块大小不一,方向角度差异不齐,这样就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声音,再加上两岸岩洞涵蓄,回声相濡,就形成一种如筝之声;每当静夜顺风倾听,这筝声节奏分明,悦耳,悠扬,故得名。画面上山峰耸立,峡谷间流水潺潺,侧耳倾听,仿佛大自然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创造的美妙音乐作品,声声令人陶醉。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塔院
图案采用远距离俯视角度,展现了崆峒山“塔院”的外观景象。塔院坐落于崆峒山中台的上台,是以凌空塔为中心的一组建筑。凌空塔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是一座空心楼阁式砖塔,塔身共分七层,呈平面八角形,每个层面都辟有一个小门,每个塔角有雕刻精美的佛像及浮雕。塔顶上挺立着几株数百年树龄的松树,这些松树扎根于砖石缝中,姿态婆娑,四季常青,既向世人展示出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也为宝塔增添了一种勃勃生机。画面上,塔院隐身于绵绵山峦和葱葱绿树环抱之中,透着几分宁静和神秘;玲珑俊秀的凌空塔,正如明人罗潮在《中台宝塔》诗中所云:“浮屠高七级,中虚外壁立。绝顶八窗开,晴山树历历。”人文与自然相互交融,十分和谐。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雷声峰
图案采用远距离俯视角度,描绘了崆峒山“雷声峰”的外观景象。雷声峰是崆峒山主峰马鬃山向南延伸的一条支脉,宛若主峰的一条右臂,舒展而下。整个山体均为丹色石质,其东两两侧下临绝涧,南面的绝壁上有人工开凿的石级通向棋盘岭。山上苍松挺拔,谷底风声激荡,峰顶云雾倏忽。由于雷声峰南北向南,山势逐渐变化,因此,峰顶的道观建筑在宽不足10米的峰脊上顺势而建,错落有致,布局奇特。每当盛夏阵雨时节,因雷声峰岩壁陡峭,下临深渊,雷声在峡谷中交相轰鸣,震撼空谷,此响彼应,山崩地裂,夺人心魄,故而得名。画面上的雷声峰,正如清人韩荣祜《雷声峰》的诗句:“一峰突出众峰巅,复道行空势若连。铁索牢攀幽蹬转,板桥危度断崖悬。探奇只在青萝外,览胜惟依碧岫边。谷底云腾雷送雨,依栏红日艳中天。”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政局在发行这套邮票的同时,还发行了一套小版张(版式二)。小版张形式是两套邮票即两个四方连交错对角排列,边饰中有云雾缭绕,突出了崆峒山这座道教名山的特色。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2006-7  青城山
         青城山距都江堰,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状若城廓;林深树密,四季常绿;丹梯千级,曲径通幽。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特种邮票于2006年发行,一套四枚:山门悠远、曲径通幽、山中古观、青城清泉。集中反映了青城山的自然景观的幽静与深邃,由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杨文清亲自设计,邮票的印刷采用世界邮票最先进的胶雕形式,层次丰富,表现出山水意境效果。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邮票上的名山大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