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泉州天后宫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山门移用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戏台与山门相连,面向正殿,坐南朝北。戏台台高1.3米,宽6.4米,深5.15米,总高8米。室内顶部结构形式为木构斗拱及藻井,并施以彩绘、雕饰,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特色。从戏台的功能来说,泉州天后宫的戏台为正殿服务,在举行祭祀妈祖活动时供演戏酬神用。
因山门和戏台在维修,以下用了网络图片。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天后殿为供奉妈祖的正殿,殿前与戏台共同形成天后宫中重要的祭祀与观演空间。
天后殿即正殿,是天后宫中明清木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之一。天后殿高12米,进深25.6米,面阔24.6米,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殿前有专为祭祀活动所用的场所空间。天后殿周围设有高出地面1米的由花岗岩砌筑的台基。与其他天后宫有所不同,泉州天后宫天后殿在结构上增设拜廊,也称檐廊,使得进深大于开间,增大了祭拜空间。天后殿屋顶采用重檐歇山顶,整个建筑高大挺拔,象征了妈祖崇高的地位。天后殿是泉州天后宫中装饰较为华丽的建筑之一,屋顶以灰塑为主,多以龙、凤为装饰内容,梁、柱、枋等木构件上也多有彩绘、雕刻。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正面台基
天后殿内后照壁保存一幅清代壁画《勅封天上圣母图》
前一篇: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后一篇:福建泉州——泉州天后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