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石牌坊群坐落在内江隆昌市城南、北两关的千年古驿道上,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间“奉旨”建造,牌坊大部分为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所建,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素有“立体史书”之称。
隆昌石牌坊现存17座,其中主要的13座呈念珠状坐北向南一字排列,分布在城区金鹅街道南北二关(成渝古驿道古关隘)的古驿道上,北关5座,南关6座,由北到南,它们分别是:禹王宫山门坊(锄莠安良碑);牛树梅德政坊;孝子总坊;刘光第德政坊;肃庆德政坊;郭玉峦功德坊;舒承浞百岁坊;节孝总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寿德政坊;觉罗国欢德政坊。其余6座则散布于市内古湖街道(1座)、金鹅镇(1座)、响石镇(2座)、石燕桥(1座)和渔箭镇(1座)。计有德政坊(5座),节孝坊(4座),功德坊(2座),贞洁坊、孝子坊、百寿坊、山门坊、镇山坊、嵌瓷观赏坊(各1座)八大牌坊种类。建坊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官建”“官准民建”“士民公建”“民建公助”“民建”等。其中,贞节坊、节孝坊、孝子坊宣扬封建节孝观念,多为皇帝下圣旨彰表建坊,故为“官建”;功德坊主要是宣扬官绅大户救难济贫的举动,也是皇帝下旨彰表建坊,为“官准民建”;德政坊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清廉德高有为的地方官而建,山门坊属壮威并纪念开门而建,百岁坊属借纪念百岁老人恭颂地方德政,均为“士民公建”“民建公助”或“民建”。古牌坊成坊形式多样,有一人一坊,有多人一坊,还有男女混坊,其中节孝总坊旌表的节妇孝女多达300多人。2005年3月隆昌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命名为“中国石牌坊之乡”。比较有特色的是,多人共坊、男女同坊。天下牌坊多是一人一坊,坊主单一,而隆昌石牌坊则有三座是多人共坊,男女同坊。
隆昌市石牌坊群大多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石质牌楼式建筑,平均面宽9米,通高11米,坊间距离最近处仅10余米。造型端庄,雕刻细腻,系清代牌坊建筑鼎盛时期之典型作品,在历史、建筑、雕刻、书法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看南关6座。
觉罗国欢德政坊
位于隆昌市市区南关石牌坊古镇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71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12号。这是一座由民众共同集资修建而成的德政牌坊。据介绍是当地百姓为了表彰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6)时任隆昌知县的肃庆而修建的。其为官期间为民办实事,且清正廉洁,当地百姓为了颂其功绩,激励后来官员,便自愿捐银出钱为肃庆修建了这座德政牌坊。
李吉寿德政坊
位于隆昌市市区南关石牌坊古镇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55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11号。
节孝总坊之二
位于隆昌市市区南关石牌坊古镇巴蜀古驿道上,公元1878年建造,该坊在隆昌石牌坊编号为010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