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2023-09-06 09:06:40)
标签:

杂谈

分类: 东走西看
         眉山仁寿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不过分散在各村落里。我找了个周末时间,开车在仁寿转悠。为什么选仁寿,其实还得从罗泉说起,上次从罗泉返程途中,在公路指示牌上看到附近有双堡牌坊和甘泉寺两个国保,由于之前没有做好功课,计划的时间不够,当时只好留个遗憾离开。后来念念不忘,决定尽快把这个草拔了。
        没想到有些点位要找到还颇时间,加之鄙人车技有限,有些村道狭窄,我不敢贸然开进去,只好采取开车+徒步的方式,所以用了一天时间,还有一个国保牛角寨石窟没看成,又留下一个小遗憾。先去的冒水村摩崖造像,经过虞允文墓,再去甘泉寺和双堡牌坊,最后去能仁寺摩崖造像。

        仁寿冒水村摩崖造像,是宋代摩崖造像的精品之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冒水村三组,这里地处浅丘,四面环山,又叫大佛沟。冒水村摩崖造像镌刻在一块大石包上。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寿冒水村摩崖造像,因地处大佛沟,又叫大佛沟摩崖造像,有造像6龛共22尊,另有碑记一通,题记一处三则,大部分完整。
        据仁寿县文物管理所考证,这些造像镌凿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至清宣统二年(1910)。民国版《仁寿县志》载,“昆迦寺有两个石刻大佛。”据查,造像处原有庙宇一座,叫做昆迦寺,因当地人把摩崖造像统称为大佛,因此该寺也叫大佛庙,现已毁。大石包身上,残留有许多碗口大小的凹陷,深0.1米左右。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凹陷就是之前在大佛四周搭建房屋所留下的痕迹。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一号龛
造像1号龛“川主与孔位”,正中供碑位“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代替造像,这在其它各处造像中不多见。碑位左右各刻一像,应是川主李冰父子。在四川历史文化遗产中,“川主”信仰是一个极重要的文化现象,被长期尊奉为川主的主要有大禹、李冰父子、赵昱等。据民国时巴蜀地区县志载,遍布全川的川主庙、川主宫,多供奉的是秦蜀守李冰及李冰的儿子李二郎的造像。在都江堰二王庙,李二郎甚至取代了父亲李冰,位居主殿。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四川各地都会举行“川主会”等多种民俗形式缅怀巴蜀地区的治水英雄。据当地村民讲,新中国成立前每年六月二十四,这儿都会举行“川主会”,庆祝“川主菩萨”的生日。该龛左壁上侧题记说,该造像立于“大清宣统二年仲冬月”,是由郑汝元等7位会首发起并主持修建的,雕刻师名叫钟玉亭。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二号龛
2号龛供“六指莲花观音”,莲台之上,六指观音既不是结跏趺坐,也不是半跏趺坐,而是是很随意地坐着,左肘靠在石上,右腿弯曲,双手相叠放在左膝之上,左手持一串佛珠,右手持一朵莲花,全身不见宝冠、宝缯、璎珞,头上戴着极普通的头巾,身着极平常的衣裙,虽然模样已模糊不清,但仍感觉面带微笑。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在这里变成了一个神态天真、容貌俏丽的少女,甚至就是一位可爱的村姑,这种造像透射出鲜明的市民意识,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龛左壁也有题记,载该龛凿于大清同治五年(1866)。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三号龛
3号龛是这组造像的主龛,叫做“释迦讲法图”。释迦牟尼,高5.1米,赤脚站在0.93米高的莲台之上,当地人称这座佛像为虞丞大佛。释迦右手上举齐肩,作论辩印,微侧身向左,面带笑容,左下侧立弟子迦叶,高2.2米,向右侧立仰面对释迦,状似认真作答。释迦微笑说法、迦叶仔细聆听,师生之间相视相望,表情互动,形象生动。
从人物形象来看,释迦背靠西北,身向东南赤足而立,头部作螺髻,额顶部有球形大小螺髻各一个,双耳修长垂于肩,耳垂尖窄且略翘,圆脸丰润,厚唇,嘴角上翘,眉似弯月,双目微笑,头偏向东方。身着双领袈裟,线条流畅,雕刻精细。右手拇指扣无名指,作询问状;左手屈肘平于胸,手心向上,拇指屈伸(尖已毁),其余四指微屈成握状。足下为双层半月形莲花座。迦叶头高0.44米,肩宽0.88米,尖头,眉额凸突,双眉粗而长,曲吊于脸部,双目凸,眼圈内凹,厚唇突伸,仰面视释迦。身着单领袈裟,露胸展现肋骨,双手抄于胸,穿僧鞋立于0.52米高的素面台基之上,神态自然,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
整龛造像刀法明快,释迦虽然比例失调,但精美的造像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微笑、形象、动作、姿态、造型,与迦叶仰面作答的传神,弥补了世尊比列失调的不足。造像也体现了作者的别具匠心,这龛造像与其它众多面目严肃、姿态庄严的世尊造像迥然不同,更有一种生活的鲜活和真实。宋代以降,佛教造像呈现明显的世俗化,强调人的地位,降低神的威严,很多造像不再是冷漠注视人间的神,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因此造像写实性极强,甚至带有些许浪漫神韵。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尊“释迦说法图”正体现了宋代佛教造像的精髓和特点。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释迦依岩而刻,背后为背板状,龛宽3.7米,高6.1米,弧形无顶。上施葫芦形焰状,佛光内饰串珠一圈,佛光外左侧上方浮雕芙蓉牡丹三枝,一飞天托祥云,双手执如意一柄,仙鹤一只,右侧上方一飞天托海浪,双手执如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其它造像
“释迦讲法图”右侧,上部有两龛造像,均刻一佛二菩萨,左边一龛保存较右边一龛为好;中部左上方也有一龛,刻一佛二菩萨一弟子,龛口另有二力士。中部正中为仁寿县1984年刻的保护碑记,据了解,1984年8月,仁寿县政府将“释迦讲法图”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下部是立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一块功德碑,碑头上书“结善缘永垂万古”。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在斯飞坐标上“冒水村摩崖造像”中下载了几张网友的图片,比我拍的光线要好一些。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眉山仁寿——冒水寺摩崖造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