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2023-06-28 09:45:17)
标签:

杂谈

分类: 东走西看
       虽说乐山崖墓众多,但不是文保圈内人也不清楚分布地点,我在资料上看到介绍柿子湾崖墓,但是问了很多人都说不清楚。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游记中提到在乐山大佛博物馆附近,我就找着去了。
【此墓群位于一处小山谷盆地之中,分A区及B区两个区,其中B区M1及A区M6的规模较大、装饰较为繁复。两座崖墓的年代大概在东汉晚期到蜀汉时期前后。《四川文物》2016年第5期及2014年第4期分别对这两座崖墓作了介绍。作者名为“Acot一杯茶”在豆瓣上发表文章《四川乐山柿子湾崖墓》,文中线图即全来自《四川文物》上此两篇文
章。本文中的平面图和线图以及加【】的文字都来自上述资料。

进入博物馆旁的这个牌坊,沿凌云路往前走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由于不确定在哪里,看着崖洞都要打量一下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看到这个广场,就在它后面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现在是环卫工人在里面办公,在当地,问崖墓不一定管用,要问蛮子洞,门口一个环卫大姐正在吃午饭,让我往里走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柿子湾崖墓不像麻浩崖墓作为景区保护开放,这里虽然是省保,更像是个野生的,杂草丛生,树木繁密。分为A区和B区,事后看资料,我错过了A区。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找到省保碑,确定找对地方了。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看到的第一个洞,关键是洞门口的两个人像,洞内无装饰。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第二处树木太密了,没能走进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第三处,B区M1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墓门外观,看线图居然有这么多图像,风化太严重了 【Acot一杯茶:此墓外立面画像十分丰富,但被苔藓覆盖了很多,依照线图可以看出大概。除了仿木雕刻及最下的撅张、门吏之外,最上层还有包括荆轲刺秦在内的众多历史人物故事。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M1平面剖面图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执便面的乘马者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Acot一杯茶:
 前堂北壁左侧(观者方向)图像。左半部分当是孝孙原榖的故事,右边不知道是什么故事,但应当也是孝行故事。
   孝孙原榖的故事,《史记》及《太平御览》引《孝子传》等文献皆有提及,或也作“孝孙元觉”。故事大概是说原榖父母嫌老人晦气,就想要扔掉原榖的祖父,原榖如何苦劝父母都不听。最终,原榖的父母用“舆”(即上图类似担架的器物)抬着祖父到野外将其扔扔下。但原榖却跟在后面把连带着一起扔掉的舆捡了回来。父母问原榖:“这么个不吉利的东西,你还拿回来干什么?”原榖回话说:“我怕你们老了之后我扔你们的时候想用这东西还得另找,不如现在先拿回来放着。”结果自然是“父感悟惊惧, 乃载祖归侍养。”   孝孙原榖的故事题材在汉代的武氏祠画像及北魏时期的石棺画像中都可以见到,有趣的是其表现形式基本上都很一致,画像上基本上都是坐在地上的祖父、拿着舆的原榖、与原榖对话的原榖父亲三人。这种粉本一致性很高的现象很值得重视。
前室右壁左侧图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右侧一个洞的位置未开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Acot一杯茶:两处墓道的入口部分,其两侧及上部刻满了画像装饰。入口两侧刻有浮雕镇墓人物及执锄和箕的人物各一。类似的人物形象亦见于四川地区汉墓出土的陶俑及石俑。
墓道两侧的镇墓神上面还有一格刻有一些人物,可能是历史故事。上图侧卧的人的形象也见于高颐阙,一般被认为是高祖斩蛇的故事,但似乎仍难让人置信。类似的图像亦见于武氏祠左石室第五石,研究武氏祠汉画的学者多认为此历史故事失考。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Acot一杯茶: 镇墓神形象。头戴长舌面具,左手抓蛇,右手执斧。类似形象的陶俑在四川地区的汉墓中也多见,学界多认为其为文献中所谓方相氏,但似乎证据也不确凿。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Acot一杯茶: 抡锤的人物形象也见于高颐阙,论者多以为是张良在博浪沙锤秦始皇车的故事,但也缺确证。】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两个洞的门楣上都有一个和麻浩崖墓类似的佛像,结跏趺坐,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握袈裟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佛陀造像,公元2-3世纪,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是不是有点相似,所以有些研究者认为乐山崖墓门楣上的佛像与犍陀罗艺术有关。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前室左壁石刻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前室左壁线图
【Acot一杯茶:  与前室北壁对应的南壁,其画像题材亦多为孝子故事。左格(观者方向)中间在众人面前跌倒的人的形象,应当是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其右边车后跪有一人的形象,或许其题材是闵子骞驾车失棰。左边一人在拄杖者的面前下跪,报告撰写者认为是伯瑜伤亲的故事。以上孝行故事皆见于武氏祠画像中。  右格右边的两组人物画像,题材不明。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第四处,和第一处类似,独立的一个洞,但是风化更为严重,看不出所以然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叹于我的错失,以下A区M6的文字和图片都来自“Acot一杯茶”的文章:
【相对于B区M1来说,A区M6寻访起来有些困难,但其外立面的雕刻非常漂亮。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外立面线图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前室后壁雕刻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前室后壁线图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A区M6平面图和剖面图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为了不留遗憾,后来我又专程去找A区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乐游乐山——柿子湾崖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