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乐山大佛景区可看的东西多,分两篇叙述,先说核心景观。
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依山开凿大佛一座,通高71米,脚背宽8.5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佛。大佛为唐代开元名僧海通和尚创建,历时90载完成。大佛为一尊弥勒座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穿过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 应身、报身),造型优美,神态庄重。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为弥勒坐像。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载。
从灵宝塔区域进入凌云寺,实际是从后往前看,为了有个清晰的布局,还是从正门说起。
凌云禅院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天王殿前是参天古木楠树,殿外两侧分列着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字的碑记。


穿过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 应身、报身),造型优美,神态庄重。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
凌云寺大门外左侧就是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为弥勒坐像。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载。
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
,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先从高处看到大佛头侧面,似乎有些委屈的小情绪
远看对面
从头顶后方绕过,可以细看满脑壳的包
从山洞中钻出,突然一只大脚印入眼帘
要看大佛正面像,可以坐船远看。另外,大佛两边的护法也只能通过坐船才能看到。
这三张也是从网上找的
灵宝塔下山,有个搬迁过来的唐代药师佛
前一篇:乐游乐山——乐山市博物馆-4
后一篇:乐游乐山——乐山大佛景区其他景观